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Leiognathus equulus  
發音 
Leiognathus equulus短棘鰏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Forsskål, 1775) 棲息深度 10 - 110公尺
中文名 短棘鰏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鰏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66 Leiognath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短棘鰏 
最大體長 24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狗腰、金錢仔、三角仔(澎湖)、三角鐵(澎湖)、狗扁(澎湖)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小琉球 
棲息環境 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紅海 
同種異名 Equula caballa, Equula edentula, Equula ensifera, Equula totta, Leiognathus argenteus, Leiognathus edentulus, Leiognathus equula, Leiognathus obscura, Scomber edentulus, Scomber equula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Forsskål, P. 177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Lee, C. F. etc. 2005 
典藏標本 ASIZP0057300 ASIZP0057654 ASIZP0057690 ASIZP0057691 ASIZP0061988 ASIZP0061990 ASIZP0063370 ASIZP0064843 ASIZP0064932 ASIZP0065689 ASIZP0065690 ASIZP0071544 ASIZP0071980 ASIZP0074234 ASIZP0074527 ASIZP0074978 ASIZP0076166 ASIZP0080842 ASIZP0800256 ASIZP0800317 ASIZP0802596 ASIZP0802597 ASIZP0802598 ASIZP0807081 ASIZP0807578 ASIZP0807682 ASIZP0900132 ASIZP0900462 ASIZP0910256 ASIZP0912596 ASIZP0912597 ASIZP0916905 ASIZP0917081 ASIZP0917578 ASIZP0917682 FRIP00610 FRIP22086 ...列出全部61筆... 
典藏基因2011-07-30,柯慧玲,CO1,100% 2016-01-27,HAN-YANG,CO1,100%
英文俗名 Slimy soapy; Slimy; Slipmouth; Pony fish; Common slipmouth; Common ponyfish; Greater ponyfish; Greater pony fish; Narrowbanded pony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卵圓形而側扁,體高頗高,為標準體長的54.1-55.6%。背部之輪廓較腹部為凸。眼上緣具二鼻後棘。口小,可向下方伸出;上下頜僅一列細小齒;下頜輪廓深凹;吻端截平,眶間隔凹入。頭部不具鱗;體被圓鱗,腹鰭前方區域無鱗;腹鰭具腋鱗,背鰭及臀鰭具鞘鱗;側線明顯,延伸至尾鰭基部。背鰭單一,背鰭第二根硬棘稍延長。 背鰭具有7-8根硬棘,16-18根軟條;臀鰭具有3根硬棘,14根軟條;胸鰭具有19-20根軟條;鰓耙數22-23。體背灰色,體側銀白。體側上半部另具排列緊密但不顯明的垂直黑帶。尾柄背部另具一條灰褐色斑紋。吻端具黑點。背鰭軟條之鰭緣黑色;胸鰭灰色而具暗色緣;尾鰭後緣灰色到暗黃色。最大體長可達28公分,據報導10.7公分以上可達性成熟。(2020-6-17 黃世彬 編寫)

棲所生態

廣鹽性魚類,主要棲息於河口、紅樹林以及近岸砂泥底質的淺水域,成魚棲息水深約在1-110公尺之間,有時會進入較深水域。幼魚常見於紅樹林與河口水域,偶而會進入溪流純淡水域活動。一般在底層活動覓食,肉食性,以小型魚類、甲殼類、底棲動物、浮游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水域。西起紅海、波斯灣和東非,西至斐濟,北至琉球群島,南抵澳洲。在臺灣分布廣泛,以北部、東北部、西部以及南部最普遍。 

漁業利用

在臺灣屬於常見魚種,族群量豐富,為經濟性的食用魚類。一般由底拖網、底刺網以及岸邊垂釣捕獲,全年均產,但以夏季為盛漁期。為鰏科中體型較大的魚種,味美且肉較多,紅燒、煮湯皆宜。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