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Lethrinus haematopterus  
發音 
Lethrinus haematopterus正龍占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棲息深度 1 - 80公尺
中文名 正龍占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龍占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77 Lethri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紅鰭裸頰鯛 
最大體長 4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白龍占、龍尖、連占、龍占(澎湖)、紅鰭龍占(澎湖) 
世界分布 日本至南中國海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澎湖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 
同種異名 Gymnocranius griseus, Lethrinus genivittatus, Lethrinus kallopterus, Lethrinus richardsoni, Lethrinus richardsonii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5(FAO, 2001) 
典藏標本 ASIZP0055401 ASIZP0055661 ASIZP0055662 ASIZP0055689 BPBMI23152 FRIP00630 NMMBP04467 NMMBP05275 NMMSTP00577 NTMP1263 NTUM06458 SU7985 USNM00177439  
英文俗名 Chinese emperor; Common lenjan; Emperor 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呈長橢圓形;頭部長略短於或等於體高;唇後與前鼻孔之間距短於頰幅。吻中長而略尖。眼間隔凸起。眼大,位於近於頭背側,但隨著成長而漸分離。口端位;兩頜具犬齒及絨毛狀齒,後方側齒呈犬齒狀;上頜骨上緣平滑或稍呈鋸齒狀。頰部無鱗;胸鰭基部內側不具鱗;側線鱗數47-48;側線上鱗列數4.5;側線下鱗列數15-17。背鰭單一,不具深刻,具硬棘X,軟條9,第IV棘最長;臀鰭硬棘III,軟條8;胸鰭軟條13;尾鰭分叉,兩葉先端尖型。體灰褐色,有不明顯之暗色斑紋;眼前有二條藍色縱紋。奇鰭及胸鰭灰黃色。腹鰭灰黃色,鰭膜之外緣略有暗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及砂地交匯的海域,幼魚常出現於河口域。群居性,主要以軟體動物、甲殼類及小魚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由日本至中國南海。臺灣分布於南部、西部及澎湖海域。 

漁業利用

一般以延繩釣、一支釣或底拖網等方式捕獲,高經濟價值的常用食用魚,全年都可以捕撈到,尤其夏天特別多。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