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Dipterygonotus balteatus  
發音 
Dipterygonotus balteatus雙鰭烏尾鮗
by: ©Sainsbury, Keith: CSIRO
命名者 (Valenciennes, 1830) 棲息深度 37 - 91公尺
中文名 雙鰭烏尾鮗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烏尾鮗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71 Caesion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雙鰭梅鯛 
最大體長 14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烏尾冬仔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澎湖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斯里蘭卡 
同種異名 Dipterogonotus leucogramicus, Dipterygonatus balteatus, Dipterygonotus balteata, Dipterygonotus gruveli, Dipterygonotus leucogrammicus, Dipterygonotus leucogrammieus, Smaris balteatus   
參考文獻 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  Cuvier, G. etc. 1830 朱元鼎 編 1984 朱元鼎 編 1985 
典藏標本 ASIZP0057554  
英文俗名 Rubyfish; Redbait; Mottled fusili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稍側扁,略呈亞圓筒形。吻稍長,等於或稍大於眼徑。眼大;具有窄的脂性眼瞼。口小而斜裂,可向前伸出。上下頜及鋤骨具齒,腭骨無齒。鯰蓋骨後上緣具一強棘。體被細小櫛鱗;側線完全而平直。背鰭單一,硬棘部與軟條部間具一深刻;臀鰭與背鰭軟條部同形,起始於背鰭11-12硬棘之下方;胸鰭略長而尖;尾鰭分叉。體背灰褐色,體腹淡色。側線上方具一條暗色縱帶,此縱帶之上下方共另具一條較淡之縱帶。背鰭灰褐色;尾鰭淺灰色至淡黃色;餘鰭淡色。本種魚分類上仍有歧見,現依據 Nelson(1994)將其置於笛鯛(Lutjanidae)科中的烏尾鮗亞科(Caesioninae)。

棲所生態

成魚主要棲息於近海開放水域,鮮少活動於沿岸礁石區,但幼魚則與同烏尾鮗亞科(Caesioninae)的其它幼魚成群混居於沿岸礁石區。群游性,以浮游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之熱帶海域,西起非洲東岸,北至臺灣海峽,南迄所羅門群島。臺灣產於澎湖南方附近海域,是罕見之種。 

漁業利用

主要是在夜晚利用集魚燈誘捕的方式捕捉。屬小型魚類,較無經濟價值,但在有些國家以本種魚當誘餌來捕捉鮪類的魚種。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