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Pristipomoides filamentosus  
發音 
Pristipomoides filamentosus絲鰭姬鯛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Valenciennes, 1830) 棲息深度 40 - 400公尺
中文名 絲鰭姬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笛鯛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70 Lutja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絲鰭紫魚 
最大體長 10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金蘭、赤殼(澎湖)、白肉栓(台語)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留尼旺島 
同種異名 Aphareus roseus, Aprion brevirostris, Bowersia violescens, Chaetopterus microlepis, Etelis brevirostris, Pristipomoides argyrogrammicus, Pristipomoides microlepis, Serranus filamentosus   
參考文獻 墾丁圖鑑(邵等, 1993);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  Cuvier, G. etc. 1830 朱元鼎 編 1984 朱元鼎 編 1985 
典藏標本 ASIZP0055484 ASIZP0055887 ASIZP0065951 ASIZP0073999 ASIZP0800727 ASIZP0805814 ASIZP0805816 ASIZP0806536 ASIZP0910727 ASIZP0915814 ASIZP0915816 ASIZP0916536 FRIP01314 FRIP21510 NMMBP04288 NTUM00962 NTUM00967 NTUM00979 NTUM06610 NTUM06814  
典藏基因2014-10-30,Kwang-Tsao Shao,CO1,100%
英文俗名 Snapper; Rosy jobfish; Pink snapper; Crimson jobfish; King snapp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長紡錘形;標準體長約為體高之3.2-3.4倍。兩眼間隔平扁。眼前方無溝槽。下頜突出於上頜;上頜骨末端延伸至眼前緣的下方;上頜骨無鱗。上下頜骨具帶狀齒,外列齒擴大,前方數齒呈犬齒狀;鋤骨具三角形齒帶且其後方無突出部;腭骨亦具齒帶。鰓耙數22-23。體被中小型櫛鱗,背鰭及臀鰭上均裸露無鱗;側線完全且平直,側線鱗數60-65。背鰭硬軟鰭條間無深刻;背鰭與臀鰭最末之軟條皆延長而較前方鰭條長;背鰭硬棘X,軟條11;臀鰭硬棘III,軟條8;胸鰭長約等於頭長;尾鰭深叉。體色變化較大,由藍紫色到紅紫色,頭背有散亂之黃色蠕紋及小暗藍點散佈。背鰭淡橘黃或淡色而有紅色緣,另具二條不明顯之黃色縱帶;胸鰭淡紅色;尾鰭黃綠至藍紫色而有紅色緣;腹鰭及臀鰭色淡。依據 Nelson(1994)將其置於笛鯛(Lutjanidae)科中的濱鯛亞科(Etelinae)。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近海水深約40-400公尺岩石底之海域。獨自游動或聚集小群。夜晚時會垂直洄游至上層水域覓食,主要以小魚、甲殼類、海鞘及被囊類動物等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東至夏威夷及大溪地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迄東澳洲及Lord Howe Island。臺灣主要分布於北部、南部及東部海域。 

漁業利用

味美之食用魚。一般以底層延繩釣捕獲。煎食或煮湯皆宜。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