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Parioglossus taeniatus  
發音 
Parioglossus taeniatus帶狀舌塘鱧
未選定代表照或沒有圖片
命名者 Regan, 1912 棲息深度 - 公尺
中文名 帶狀舌塘鱧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凹尾塘鱧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62 Ptereleotr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帶狀舌塘鱧 
最大體長 3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帶塘鱧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 
棲息環境   模式種產地
亞達伯拉群島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Regan, C. T. 1912 道津喜衛 1954 Dotu, Yosie 1956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6764 NTUM01871 NTUM07121  
英文俗名 Taeniatus hover goby; Taeniatus dart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背鰭VI-I, 16;臀鰭I, 16;胸鰭17;腹鰭I, 4;體細長而側扁;眼稍小近頭背緣;頸部低脊向後達背鰭起點;吻短而吻端鈍;口裂大而開於吻端上緣,呈斜位;下頷較上頷長;上頷具齒2列而外列齒較大,下頷前部齒較大;舌前端圓;左右鰓膜下端與喉部連合;左右腹鰭於起部分離,尾鰭後緣中央具一凹刻;體呈灰白色,體側前部中央具一黑色縱帶向後延伸,愈近尾部則沿腹側縱走達尾鰭末端。(2019/07/11)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在沿海、河口、紅樹林等泥沙底質地區,屬於廣鹽性魚類;肉食性,以浮游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印度-西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台灣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不具漁業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