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Howella zina  
發音 
Howella zina腭齒尖棘鯛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Fedoryako, 1976 棲息深度 300 - 400公尺
中文名 腭齒尖棘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真鱸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33 Percichthy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腭齒尖棘鯛 
最大體長 8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黑大面側仔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  模式種產地
小笠原群島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吳(2002)碩士論文;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60240 ASIZP0061509 ASIZP0062233 ASIZP0064072 ASIZP0066458 ASIZP0066460 ASIZP0066462 ASIZP0066843 ASIZP0067146 ASIZP0068000 ASIZP0070624 ASIZP0078959 ASIZP0700275 ASIZP0801917 ASIZP0801918 ASIZP0801919 ASIZP0802086 ASIZP0803761 ASIZP0900337 ASIZP0911917 ASIZP0911918 ASIZP0911919 ASIZP0912086 ASIZP0913761 NMNSF00547 NMNSF01496  
典藏基因2008-03-24,Kui-Ching Hsu,CO1,100% 2012-01-08,柯慧玲,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Temperate bass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細長而側扁,背部形又隆起。口端位,下頜稍突出於上頜;上頜骨後端平截並延伸達眼中部下方。上、下頜、鋤骨與腭骨均長有絨毛狀齒帶。鰓耙數8-9+1+19-20-29。前鰓蓋骨後緣具弱鋸齒,隅角處有1根強棘,鰓蓋骨上部有兩棘;下鰓蓋骨僅1長棘。被櫛鱗,鱗後部具小棘。背鰭兩個,稍分離,第一背鰭具硬棘XIII,第二背鰭鰭條I+8-9;臀鰭硬棘III,軟條5-7;胸鰭長,其末端超越臀鰭起點;尾鰭叉形。體一致為黑色。此類魚之分類地位仍有存疑,Nelson (1994)將此類魚暫列為不確定魚而暫列於真鱸科(Percichthyidae)。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斜坡。生態習性不甚清楚。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及臺灣。臺灣主要產於東北部及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可利用底拖網捕獲。一般皆當下雜魚利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