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Paracentropyge multifasciata
Paracentropyge multifasciata多帶副鋸刺蓋魚
by: ©Randall, John E.
命名者 (Smith & Radcliffe, 1911) 棲息深度 20 - 70公尺
中文名 多帶副鋸刺蓋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蓋刺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94 Pomacanth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多帶副鋸刺蓋魚 
最大體長 11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多帶刺尻魚、多帶神仙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蘭嶼、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菲律賓民都洛島 
同種異名 Centropyge multifasciata, Centropyge multifasciatus, Holacanthus multifasciatus, Paracentropyge multifasciatus   
參考文獻 Fishbase( 2002)  Smith, H. M. etc. 1911 
典藏標本 NTUM06735  
英文俗名 Barred angelfish; Multi-barred angelfish; Many banded angelfish; Multibarred angel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略高而呈卵圓形;背部輪廓略突出,頭背於眼上方微凹。吻鈍而小。眶前骨游離,下緣凸出,後方具棘;前鰓蓋骨具鋸齒,具一長強棘;間鰓蓋骨短圓。上下頜相等,齒細長而稍內彎。體被稍大櫛鱗,軀幹前背部具副鱗。背鰭硬棘XIII,軟條17-18;臀鰭硬棘III,軟條17-18;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鈍長形;腹鰭尖,第一軟條延長至臀鰭;尾鰭圓形。體呈灰藍色,腹部銀白色;體具9條由背鰭向下延伸而略窄於眼徑的黑色橫帶,橫帶延伸至腹部及臀鰭部位會轉為黃色橫帶。背鰭及臀鰭灰藍色;腹鰭黃色;尾鰭淡色而有點斑散佈。

棲所生態

棲息於外礁斜坡的洞穴或細縫內,偶可見於清澈的潟湖區。性羞怯而機警,總是活動於巢穴附近幾公分內的範圍。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東印度洋的可可斯群島至社會群島,北至日本,南至澳洲大堡礁。本種為發現於蘭嶼海域的新紀錄種。 

漁業利用

雖有觀賞價值,但屬於珊瑚礁魚類,故應留在海中供潛水旅遊觀賞,不宜捕撈或食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