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Chaetodontoplus personifer  
發音 
Chaetodontoplus personifer罩面荷包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McCulloch, 1914) 棲息深度 3 - 30公尺
中文名 罩面荷包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蓋刺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94 Pomacanth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澳洲荷包魚 
最大體長 35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黑面神仙 
世界分布 臺灣至澳洲   台灣分布 南部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澳洲西部鯊魚灣 
同種異名 Holacanthus personifer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McCulloch, A. 1914 
典藏標本 NTUM01408 NTUM01409  
英文俗名 Spottedface angelfish; Yellowface angelfish; Yellowtail angelfish; Blueface angel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卵圓形。吻圓鈍。眼間隔圓凸。口小;兩頜齒呈細刷毛狀。前眼眶骨無棘,後緣不游離;前鰓蓋後緣具鋸齒;間鰓蓋骨大,無棘。體被小鱗,軀幹部鱗各具一副鱗;側線止於背鰭末端下方。背鰭硬棘XIII,軟條20;臀鰭硬棘III,軟條19;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圓形;腹鰭尖形,第一軟條延長;尾鰭內凹形。雄魚體為黑色;頭部灰色,而有散佈不規則的大型黃斑;由背鰭前方至腹鰭前方有一淡黃色帶;喉峽部黃色;胸鰭前半部灰黑色,後部黃色;尾鰭前半部彎月形黑帶,後半部彎月形黃帶。雌魚體呈黃褐色;頭部灰黃色,後半部具白色橫帶;尾鰭基部黃色,中央有彎月形黑帶。

棲所生態

棲息於各種與珊瑚礁相交錯的水域,包括岩礁區、石礫區、軟性底質區及礁盤區等,通常成小群活動。主要以海藻、珊瑚蟲、海綿及被囊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臺灣至澳洲北部。臺灣早期有紀錄在南部東港採獲,但近年來並無發現,可能不產於臺灣。 

漁業利用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雖有觀賞價值,但屬於珊瑚礁魚類,故應留在海中供潛水旅遊觀賞,不宜捕撈或食用。屬於罕見的魚種。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