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Amphiprion frenatus  
發音 
Amphiprion frenatus白條雙鋸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revoort, 1856 棲息深度 1 - 12公尺
中文名 白條雙鋸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雀鯛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411 Pomacentr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白條雙鋸魚 
最大體長 14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紅小丑、小丑仔(澎湖)、皇帝魚(澎湖)、蟋蟀仔(澎湖)、白條海葵魚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日本琉球 
同種異名 Amphiprion ephippium, Amphiprion melanopus, Amphiprion polylepis, Prochilus polylepi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5);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5374 ASIZP0057008 ASIZP0058084 ASIZP0059205 ASIZP0059241 ASIZP0059663 ASIZP0802616 FRIP22101 NMMBP00818 NMMBP05291 NMMBP05350 NMMBP05357 NMMSTP00453 NMNSF00866 NTMP0519 NTUM02763 NTUM02764 NTUM02765 NTUM02766 NTUM02767 NTUM02768 NTUM02769 NTUM02770 NTUM02771 NTUM02772 NTUM02773 NTUM02774 NTUM02775 NTUM02776 NTUM02777 NTUM02778 NTUM02779 NTUM02780 NTUM02781 NTUM02782 NTUM02783 NTUM02784 ...列出全部44筆... 
英文俗名 Red tomato clown; Onebar anemonefish; Red clown; Tomato anemonefish; Tomato clownfish; Blackback anemonefish; Bridled anemonefish; Fire clown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1.7-2.0倍。吻短而鈍。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齒單列,圓錐狀。眶下骨及眶前骨具放射性鋸齒;各鰓蓋骨後緣皆具鋸齒。體被細鱗;側線之有孔鱗片31-34個。背鰭單一,軟條部不延長而略呈圓形,硬棘IX-X,軟條16-18;臀鰭硬棘II,軟條13-15;胸鰭鰭條18-20;雄、雌魚尾鰭皆呈圓形。體一致呈橘紅色或略偏黃,體側具1-3條白色寬帶;幼魚具3條,但最末帶沒有貫穿尾柄,隨著成長白色寬帶逐漸消失而僅剩眼後之橫帶,成熟之雌魚體色較暗。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潟湖及珊瑚礁區,棲息深度可達約12公尺。和海葵具共生之行為,喜歡共生的海葵有Physobrachia ramsayi等,體表之黏液可保護自己不被海葵傷害。行群聚生活,雌、雄魚均具有護巢護卵之行為,通常由一隻體型最大之雌魚帶領一隻體型第二大且具生殖能力之雄魚,其它成員包括無生殖能力之其它中成魚和一群稚魚。當最大雌魚失去後,則依雄性之順位變性成雌魚而遞補。以藻類、魚卵和浮游生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至帛琉,北至日本南部。臺灣各地之礁區偶可見。 

漁業利用

本身體色豔麗以及與海葵共生之習性,使其成為受歡迎之水族觀賞魚。目前已能人工繁殖。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