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Neopomacentrus cyanomos  
發音 
Neopomacentrus cyanomos藍黑新雀鯛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eeker, 1856) 棲息深度 1 - 30公尺
中文名 藍黑新雀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雀鯛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11 Pomacentr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藍黑新雀鯛 
最大體長 10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帝王雀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尼爪哇 
同種異名 Neopomacentrus cyanomus, Neopomacentrus taeniurus, Pomacentrus cyanomos, Pomacentrus inhacae, Pomacentrus leucosphyrus, Pomacentrus opercularis, Pomacentrus prateri, Pomacentrus taeniurus   
參考文獻 Shao, K.T., J.P. Chen and S.C. Shen, 1992. Marine fishes of the Ken-Ting National Park. Ken-Ting National Park Headquaters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Administration Ministry of Interior: 427 pp. (in Chinese)  Bleeker, P. 1856 
典藏標本 ASIZP0061378 ASIZP0067354 ASIZP0067443 ASIZP0067444 ASIZP0067450 ASIZP0067455 ASIZP0070509 ASIZP0071118 ASIZP0073126 ASIZP0802869 ASIZP0802870 ASIZP0802871 ASIZP0802872 ASIZP0802873 ASIZP0912869 ASIZP0912870 ASIZP0912871 ASIZP0912872 ASIZP0912873 ASIZP0916933 BPBMI18697 NMMBP02121 NMMBP05545 NMMSTP00855 NMNSF00110 NTMP0349 NTMP0350 NTMP0469 NTUM02427 NTUM03734 RUSI35067  
典藏基因2016-06-23,張家豪,CO1,100% 2012-10-15,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Regal demoiselle; Violet demoiselle; Crescent damsel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2-2.6倍。吻短而鈍圓。口中型;兩頜齒兩列,小而呈圓錐狀。眶前骨具鱗,眶下骨具鱗,下緣平滑;前鰓蓋骨後緣多少呈鋸齒。體被櫛鱗;鼻部具鱗;側線之有孔鱗片17-18個。鰓耙數22-24。背鰭單一,軟條部略延長而呈尖形,硬棘XIII,軟條11-12;臀鰭硬棘II,軟條11-12;胸鰭鰭條17;尾鰭深叉形,上下葉末端延長呈絲狀。體呈金屬綠至黑色;鰓蓋上緣近側線處具一大黑點。背、臀鰭後半部有時為淡白至黃色,通常僅在背鰭基底末端具一個白色斑點;胸鰭透明,基底上緣具一小黑點;尾鰭基部暗褐色,且延伸至上下葉之外緣,中間部分則為淡白至黃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岸邊與外海的珊瑚礁區,亦可在港灣或有遮蔽的外礁斜坡與水流向下的水域發現。在港灣中會形成魚群,棲息深度從接近表面到大約 25 公尺左右。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紅海及東非到澳洲北部與美拉尼西亞 (除了斐濟以外), 北至日本南部、琉球群島、臺灣與菲律賓等。臺灣分布於南部、北部、東北部、西南部、澎湖及小琉球等沿岸礁區。 

漁業利用

小型之雀鯛,無食用價值。有人將其作觀賞魚之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