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Cookeolus japonicus  
發音 
Cookeolus japonicus日本紅目大眼鯛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Cuvier, 1829) 棲息深度 40 - 400公尺
中文名 日本紅目大眼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大眼鯛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51 Priacanth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日本牛目鯛 
最大體長 68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紅目鰱、嚴公仔、大目仔(臺東)、紅目孔(澎湖)、嚴公舅(澎湖) 
世界分布 全球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東北部、小琉球、綠島 
棲息環境 深海、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 
同種異名 Anthias boops, Cookeolus boops, Priacanthus alticlarens, Priacanthus boops, Priacanthus japonicus, Priacanthus macropterus, Priacanthus macropus, Priacanthus supraarmatus, Priacanthus velabund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4(FAO,1999)  Cuvier, G. etc. 1829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63285 ASIZP0070882 ASIZP0072239 ASIZP0072240 ASIZP0700368 ASIZP0804842 ASIZP0804843 ASIZP0804844 ASIZP0914842 ASIZP0914843 ASIZP0914844 FRIP00893 NMMBP08861 NTMP1211  
典藏基因2011-01-15,張家豪,CO1,% 2011-01-15,張家豪,CO1,% 2011-01-15,張家豪,CO1,%
英文俗名 Red big eye; Bigeye; Bulleye; Deepwater bullseye; Longfinned bullseye; Long-finned bullseye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較高,側扁,呈卵圓形。眼特大。吻短。口裂大,近乎垂直;下頜突出,頜骨、鋤骨和腭骨均具齒。前鰓骨後緣及下緣具鋸齒並具有一枚後向之強棘。頭及體部皆被有粗糙堅實不易脫落之櫛鱗;側線完全,側線鱗孔數56-59,側線上鱗列數16-20。背鰭單一,不具深缺,具硬棘X棘,軟條12-13;臀鰭與背鰭幾相對,具硬棘III,軟條12-13;背鰭及臀鰭後端尖突;胸鰭短小;腹鰭長而大型,等於或大於頭長;尾鰭圓形。體一致呈紅色。腹鰭鰭膜呈黑色;背、臀及尾鰭具黑緣。以前所記載之紅目大眼鯛(Cookeolus boops)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岩礁外圍60-400公尺深水域的海底或島嶼區的洞穴或陡壁。肉食性,主要以甲殼類及小魚等為主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全世界熱帶及亞熱帶海域。臺灣分布於南部、西部、東北部及小琉球等海域。 

漁業利用

高經濟價值的魚種,可為底拖網、深海一支釣及船釣等方法採獲,漁期全年皆有,肉質細嫩鮮美,適合煎炸或煮薑絲湯。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