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Pennahia anea  
發音 
Pennahia anea截尾白姑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och, 1793) 棲息深度 3 - 60公尺
中文名 截尾白姑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石首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81 Sciae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截尾銀姑魚 
最大體長 3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帕頭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北部 
棲息環境 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度馬拉巴爾 
同種異名 Argyrosomus aneus, Corvina macrophthalmus, Johnieops aneus, Johnius aneus, Johnius resplendens, Otolithes aureus, Otolithes ruber, Otolithes versicolor, Otolithus leuciscus, Otolithus macrophthalmus, Pennahia macrophthalmus, Pennahia macropthalmus, Pseudosciaena anea ...共17筆..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  朱元鼎 編 198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73492 ASIZP0073965 ASIZP0078416 ASIZP0078417 ASIZP0078418 ASIZP0806036 ASIZP0807174 ASIZP0807175 ASIZP0807176 ASIZP0916036 ASIZP0917174 ASIZP0917175 ASIZP0917176 NTUM07188  
典藏基因2015-10-23,Chia-Hao Chang,CO1,% 2016-01-26,Chia-Hao Chang,CO1,100% 2016-01-26,Chia-Hao Chang,CO1,100% 2016-01-26,Chia-Hao Chang,CO1,100%
英文俗名 Truncate-tail croaker; Donkey croaker; Grey fin jew fish; Greyfin croaker; Bigeye croak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側扁,背部稍隆起,腹部平坦。頭短高,口裂大,端位,傾斜,吻不突出,上頜長約等於下頜,上頜骨後緣達瞳孔後緣;上頜最外列齒擴大為犬齒,內列齒細小呈絨毛狀,下頜內列齒較大,外列齒較小,緊貼內列齒; 吻緣孔5個,中央緣孔在吻緣上方,內、外側緣孔沿吻緣葉側裂,吻緣葉完整不被分割;吻上孔5個,中央3圓形孔呈弧形排列,左右各有一外側孔; 頦孔4個,在頤縫合處呈四方形排列,前2孔細小。鼻孔2個,蠶豆形後鼻孔較圓形前鼻孔大。眼眶下緣達前上頜骨頂端水平線。前鰓蓋後緣具鋸齒緣,鰓蓋具2扁棘; 具擬鰓;鰓耙細長,最長鰓耙略等於鰓絲。頭頂前半部、吻端、頰部、前鰓蓋及側線下之前腹部被圓鱗,餘被櫛鱗,背鰭軟條部和臀鰭基有一列鞘鱗,尾鰭基部有小圓鱗。耳石為白姑魚型,即三角形,腹面蝌蚪形印跡之「尾區」呈「T」字型,末端僅彎向耳石外緣。胸鰭基上緣點稍前於背、腹鰭基起點,三鰭基起點皆位頭區內鰓蓋末端;尾鰭截形。 腹腔淡褐色,胃為卜字形,腸為2次迴繞型,幽門垂10個,鰾為白姑魚型,附枝21對,僅有腹分枝,第二對以後呈翼形開展。體側上半部金黃色,下半部銀白色;上下頜前端有褐色斑;背鰭褐色,末端深褐色;尾鰭褐色,末緣深褐色;臀﹑腹鰭淺褐色;口腔白色。以前所記載之大眼白姑魚(Pennahia macrophthalmus)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近沿海之砂泥底質中下層水域,以小甲殼類、蠕蟲及小魚等底棲動物為食。群聚性較弱,一般較少被大量捕獲。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阿拉伯灣,北至臺灣海峽,南至婆羅洲等。臺灣分布於西南部。 

漁業利用

數量少,偶而可見。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