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Chelidoperca hirundinacea  
發音 
Chelidoperca hirundinacea燕赤鮨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Valenciennes, 1831) 棲息深度 80 - 130公尺
中文名 燕赤鮨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鮨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38 Serra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燕赤鮨 
最大體長 12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小花鱸 
世界分布 日本至南中國海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 
棲息環境 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 
同種異名 Centropristis hirundinaceus, Chelidoperca hirundacea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5525 ASIZP0056144 ASIZP0058110 ASIZP0059307 ASIZP0065893 ASIZP0068100 ASIZP0068129 ASIZP0068246 ASIZP0068247 ASIZP0068250 ASIZP0068365 ASIZP0068407 ASIZP0068426 ASIZP0068433 ASIZP0073696 ASIZP0800700 ASIZP0803861 ASIZP0803890 ASIZP0804007 ASIZP0804008 ASIZP0804011 ASIZP0910700 ASIZP0913861 ASIZP0913890 ASIZP0914007 ASIZP0914008 ASIZP0914011 NMMBP00008 NMMBP00702 NMMBP00705 NMMBP01011 NMMBP01208 NMMBP02519 NMMBP03708 NMMBP05079 NMMBP05080 NMMBP05081 ...列出全部49筆... 
典藏基因2008-03-24,Kui-Ching Hsu,CO1,100%
英文俗名 Bigeye group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呈亞圓筒形,標準體長為體高之3.6-4.0倍。頭背部幾乎斜直;眶間區略突出。眼大,約略等於吻長。口大;下頜略突出下頜。前後鼻孔緊鄰。鰓耙數5-8+11-14。體被細小櫛鱗,兩眼間隔具鱗;側線鱗孔數42-45。背鰭連續,有硬棘X枚,軟條9-10;臀鰭硬棘III枚,軟條6;腹鰭腹位,末端不及肛門開口;胸鰭長於腹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尾鰭截形或內凹,上下葉緣略突出。體呈橘紅色,體側具多條不顯之黃色橫帶;體側胸鰭上方具一暗褐色斑。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緣砂泥淤塞的水域。生態習性不甚清楚。 

地理分布

分布於日本南部至南中國海,臺灣西部及南部有產。 

漁業利用

小型石斑魚,不是經濟性魚種。一般漁法以底拖網等捕獲,產量少。可食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