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Liopropoma susumi  
發音 
Liopropoma susumi孫氏長鱸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Jordan & Seale, 1906) 棲息深度 2 - 34公尺
中文名 孫氏長鱸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鮨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38 Serra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孫氏長鱸 
最大體長 9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鱠仔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澎湖、蘭嶼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薩摩亞的阿皮亞 
同種異名 Chorististium susumi, Flagelloserranus meteori, Liopoproma susumi, Ypsigramma brocki, Ypsigramma lineata, Ypsigramma susumi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Jordan, D. S. etc. 1906 Randall, J. E. etc. 1988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5550 ASIZP0056532 ASIZP0058126 ASIZP0063373 ASIZP0916860 ASIZP0916861 ASIZP0916862 ASIZP0916863 ASIZP0916925 BPBMI23402 BPBMI23403 NMMSTP00857 NTOUP200910-153 NTOUP201006-355 RUSI35710 USNM00285950 USNM00285951 ZMUCP43221-*  
英文俗名 Pinstriped basslet; Striped basslet; Meteor basslet; Meteor perc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極為延長,標準體長為體高之3.8-3.9倍。頭背部斜直;眶間區平坦或略凹陷。吻較長而略突出。上頜骨末端延伸至眼中部之下方;上下頜具齒。前後鼻孔遠離,前鼻孔近於吻端。前鰓蓋骨下緣無前向棘。鰓耙數5+1+12。體被細小櫛鱗,上頜骨具鱗;側線鱗孔數44-49。背鰭兩個,有硬棘VI+I+I枚,軟條12;臀鰭硬棘III枚,軟條8;腹鰭腹位,末端不及肛門開口;胸鰭短於頭部長;尾鰭內凹形,尖端圓形。體一致為灰紅色至玫瑰紅色,體側具8條黃褐至黑褐色縱帶。各鰭鮮紅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較淺水域的潟湖及向海之岩礁區。穴居性。肉食性,以無脊椎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東至萊恩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新加勒多尼亞。臺灣南部、澎湖及蘭嶼海域均有。 

漁業利用

小型石斑魚,不是經濟性魚種。偶以延繩釣或底拖網等捕獲,產量較為稀少。可食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