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Plectranthias kelloggi  
發音 
Plectranthias kelloggi凱氏浪花鮨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Jordan & Evermann, 1903) 棲息深度 100 - 360公尺
中文名 凱氏浪花鮨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鮨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38 Serra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凱氏浪花鮨 
最大體長 12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凱氏棘花鱸、花鱸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夏威夷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Plectranthias sheni, a new species and P. kamii, a new record of anthiine fishes (Perciformes: Serranidae) from Taiwan(Chen& Shao, 2002)  Jordan, D. S. etc. 1903 Yoshino, T. 1972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Chen, J. P. etc.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6172 ASIZP0056181 ASIZP0059293 ASIZP0060914 ASIZP0065464 FRIP01216 FRIP22121 NMMBP00793 NMMBP02452 NMMBP03321 NMMSTP00374 NTMP0796 NTMP0838 NTUM03722 NTUM03849 NTUM03850 NTUM04126 NTUM04127 NTUM05656 NTUM06880 NTUM07003 NTUM07080 NTUM07471 RUSI27664  
英文俗名 Perchlet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略高,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8-3.2倍。頭背部略為弧形;眶間區略凹。眼稍大,長於或等於吻長。口大;下頜前端具小犬齒。鰓耙數7-10+13-17,隨成長而漸退化。前鰓蓋骨下緣無前向棘。體被細小櫛鱗,主上頜骨及頤部皆具鱗;側線完整,側線鱗孔數33-36,側線上鱗列數3。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具缺刻,具硬棘X,軟條14-16(多為15),第IV或V棘最長;臀鰭硬棘III枚,軟條7;腹鰭腹位,末端延伸及肛門開口;胸鰭延長,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鰭條15,部份鰭條有分支;尾鰭內凹形,上葉延長呈絲狀,其餘各鰭之外側鰭條亦有延長呈絲狀之現象。體背側為淡橘紅色,腹部淡色。體側具二條暗紅色橫班:一條在體中部,延伸至背鰭上;另一條在尾柄上。尾基上緣另具一暗紅色小班。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較深水域的岩礁區或砂石區。底棲性。內食性,以小型魚類及甲殼類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夏威夷及臺灣等。臺灣南部及西部海域有產。 

漁業利用

小型花鱸,不具經濟性之魚種。偶以延繩釣或一支釣等捕獲,產量極為稀少。可食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