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Sacura margaritacea  
發音 
Sacura margaritacea珠斑花鱸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Hilgendorf, 1879) 棲息深度 15 - 50公尺
中文名 珠斑花鱸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鮨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38 Serran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珠櫻鮨 
最大體長 13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花鱸、紅魚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東京灣 
同種異名 Anthias margaritaceus, Sacura margaritace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Okada, Y.K. 196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6208 ASIZP0058380 ASIZP0059796 ASIZP0059871 ASIZP0060890 ASIZP0063545 ASIZP0065806 ASIZP0066310 ASIZP0073659 ASIZP0080078 ASIZP0800911 ASIZP0800999 ASIZP0910911 ASIZP0910999 FRIP21634 FRIP21637 NMMBP00654 NMMBP02175 NMMBP02204 NMMBP03374 NMMSTP00161 NTMP0647 NTUM06707 NTUM06715 NTUM06722 NTUM06901 NTUM07070  
典藏基因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Group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橢圓形,側扁而略高,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5倍。頭短於體高,後頭脊甚高,兩眼間隔區隆起而略窄於眼徑。眼大,長於吻長。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舌上無齒。鰓耙數10-13+23-26。前鰓蓋骨後緣微具鋸齒,下緣光滑。鰓蓋骨後緣具扁棘。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26-30。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無缺刻,具硬棘X,軟條16-18,第III硬棘及第3軟條延長如絲;臀鰭硬棘III枚,軟條7;腹鰭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延長,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及後眼眶長;尾鰭深叉形,雄魚上下葉延長如絲。頭部及體側玫瑰紅色;體側散佈許多白斑點。雌魚背鰭第VII-X間具一黑斑。

棲所生態

通常成群活動於岩礁區水域,棲息深度在15-50公尺左右。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及臺灣等。臺灣南部及西部海域有產。 

漁業利用

小型花鱸,不具食用經濟性之魚種。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