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Springerichthys bapturus  
發音 
Springerichthys bapturus黑尾史氏三鰭鳚
未選定代表照或沒有圖片
命名者 (Jordan & Snyder, 1902) 棲息深度 1 - 20公尺
中文名 黑尾史氏三鰭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三鰭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45 Tripteryg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黑尾史氏三鰭鳚 
最大體長 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狗鰷、三鰭鳚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北部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三崎 
同種異名 Enneapterygius bapturus, Gracilopterygion bapturum, Tripterygion bapturum   
參考文獻 Fricke, R., 1994. Tripterygiid fishes of Australia, New Zealand and the southwest Pacific Ocean (Teleostei).. Theses Zool. 24:1-585;Fishbase(2006)  Jordan, D. S. etc. 1902 Kim, B.-J., H. Endo etc. 2005 
典藏標本 NTUM07862  
英文俗名 Japanese blacktail triplefin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形小,圓柱狀。上頜向後延伸至眼前半部下方;上下頜齒小,外列齒較大;眼眶上緣皮膜與鼻瓣膜均細長,無鋸齒緣。腹部完全被鱗,或至少一半部位以止;側線不連續,分為前後二段,前段側線為孔鱗,孔鱗側線不陡降,末端位於第二背鰭末端;後段側線為缺刻鱗,缺刻側線鱗從孔鱗側線末端起延伸至尾柄。D. III+XVII+12;A. II+26;P. iii+6+vii; L.l. 29+18;背鰭分成三枚;臀鰭棘II;胸鰭末端僅達側線孔鱗中部。頭部及體側散布橘紅斑點,吻上端具淺藍斑紋,鰓蓋上亦有兩條淺藍弧形;尾鰭黑色;雄魚之橘紅斑點擴散,或形成橫帶,且頭部至胸鰭基部前呈黑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潮間帶至亞潮帶上端水深約20公尺的礁石區。以藻類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及臺灣。臺灣產於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