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Istiompax indica
Istiompax indica立翅旗魚
by: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命名者 (Cuvier, 1832) 棲息深度 0 - 915公尺
中文名 立翅旗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旗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477 Istiopho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印度槍魚 
最大體長 46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翹翅仔、白肉旗魚、闊胸仔、立翅旗魚、白皮丁挽、白皮旗魚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東北部、蘭嶼、綠島 
棲息環境 大洋、深海、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蘇門達臘 
同種異名 Histiophorus brevirostris, Istiomax indicus, Istiompax australis, Istiompax brevirostris, Istiompax dombraini, Istiompax indicus, Istiompax marlina, Maikaira indica, Makaira ampla marlina, Makaira ampla tahitiensis, Makaira australis, Makaira brevirostris, Makaira herscheri ...共30筆..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6(FAO, 2001)  Conrad, G.M. etc. 1939 Gregory, W.K. etc. 1939 Gregory William K. etc. 1939 Shimose, T., K. Yokawa, H. Saito, etc. 2008 
典藏標本 ASIZP0802490 ASIZP0805807 ASIZP0912490 ASIZP0915807  
典藏基因2015-10-23,Chia-Hao Chang,CO1,%
英文俗名 Short nosed sword fish; Pacific black marlin; Silver marlin; Silver marlin fish; Short-nosed swordfish; Black marlin fish; Black marlin; Giant black marlin; Marlin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幾呈圓筒形,稍側扁;尾柄細而強狀,具二隆起脊。頭較長;吻長而尖,呈劍狀突出。口大,微斜裂。頜齒呈絨毛狀齒帶,鋤骨無齒。體被細長骨質鱗;側線單一,平直至尾部。第一背鰭軟條部顯然較體高為短;第二背鰭短小;胸鰭位低,呈鐮刀狀,疆硬與體軸保持直角,無法向後折服;腹鰭胸位,起點在胸鰭基底下方,向後不延伸至肛門;尾鰭深叉形。體背藍褐色,腹部銀白色,體側無橫帶和圓斑。第一背鰭藍黑色;腹鰭藍黑色;尾鰭暗色。以前所記載之Makaira indica為同種異名。

棲所生態

大洋性中上層洄游性魚類,一般皆發現在躍溫層之上的水域,常成群出現於沿岸或島嶼周遭的水域。游泳速度快。具繁殖洄游之習性。主要攝食魚類、甲殼類及頭足類等,尤其是鯖、鮪之幼魚。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洋及太平洋之熱帶、亞熱帶海域,少數會進入溫帶海域,有些會越過好望角而進入大西洋。主要分布於東部及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一般利用延繩釣或鏢旗魚法捕獲,在臺灣東部及南部海域都有不少。此魚脂肪含量相當多,而且肉是白色的,所以俗稱「白肉旗」,很適合作生魚片,外銷到日本賺取外匯。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