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Crossorhombus howensis  
發音 
Crossorhombus howensis霍文纓鮃
by: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命名者 Hensley & Randall, 1993 棲息深度 1 - 400公尺
中文名 霍文纓鮃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鮃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94 Both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霍文纓鮃 
最大體長 13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扁魚、皇帝魚、半邊魚、比目魚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豪勳爵島 
同種異名 Crossorhombus kobensis   
參考文獻 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6(FAO, 2001);Fishbase(2003)  Hensley, D. A. etc.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75153 ASIZP0075154 ASIZP0806629 ASIZP0806630 ASIZP0916629 ASIZP0916630 USNM00260394Paratype  
典藏基因2014-10-30,Chia-Hao Chang,CO1,100% 2014-10-30,Chia-Hao Chang,CO1,100%
英文俗名 Lord Howe Island flound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卵圓形,兩眼均在左側,背緣突起,前部幾近垂直。頭小。吻短鈍;眼間隔極寬具凹陷。口小;上頜骨較短,上頜延伸至下眼前緣下方;無副上頜骨;上頜二行齒尖銳錐狀齒,外列齒間寬於內列齒,下頜齒具一行;腭骨無齒。眼側被強櫛鱗,盲側被圓鱗;背鰭與臀鰭鰭條均被鱗;眼側具側線,盲側無側線。第一鰓弓鰓耙數0+6-8。背鰭鰭條正常,軟條數85-88;臀鰭鰭條正常,軟條數64-69;胸鰭等於或長於頭長,第一鰭條不延長如絲;左右腹鰭不對稱;尾鰭尖圓形。體灰褐色至綠褐色,散佈許多暗色小斑點,另在體側近基底之背、腹緣各具一列暗點,側線直走部具4-5個暗色點,背、臀及尾鰭散布暗色小斑點,尾鰭具黑邊但不具色帶;盲側灰白色,雄魚常具有一大型V型深藍色的圖案。以前常被誤鑑為高本纓鮃(Crossorhombus kobensis)。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沿岸砂泥質的海域。肉食性魚類,主要捕食底棲性的甲殼類或是其它種類的小魚。平時不太愛活動,大半時間潛藏在砂泥底中,和棲息的背景環境幾乎完美融合一體,藉以欺敵捕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臺灣及羅得豪島。 

漁業利用

通常是用底拖網或底流刺網捕捉,體型較小,一般皆加工作扁魚酥或以下雜魚般利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