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Neolaeops microphthalmus  
發音 
Neolaeops microphthalmus小眼新左鮃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von Bonde, 1922) 棲息深度 275 - 400公尺
中文名 小眼新左鮃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鮃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94 Both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小眼新左鮃 
最大體長 21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扁魚、皇帝魚、半邊魚、比目魚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南非納塔爾 
同種異名 Arnoglossus microphthalmus, Laeops microphthalm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61530 ASIZP0061894 ASIZP0073673 ASIZP0073760 ASIZP0073785 ASIZP0074040 ASIZP0900278 ASIZP0916287 FRIP21395 NMMBP04832 NMMBP05578 NMMBP06242  
英文俗名 Crosseyed flound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槍尖形;兩眼均在左側;頭背緣輪廓呈弧形。頭小。吻短鈍。下眼稍前於上眼,眼間隔窄,兩眼間有一狹小骨脊;上眼前方具一淺凹。口大,上頜延伸至下眼前緣後方,上頜比眼徑長;上下頜齒小,上下頜在眼及盲側均具頜齒;腭骨無齒。鰓膜不與峽部相連;鰓耙短小不呈鋸齒狀。體被易脫落之小圓鱗,兩側皆被圓鱗,奇鰭鰭條被鱗;眼側具側線,盲側無側線;側線鱗數88-116。背鰭正常,軟條數18-110;臀鰭正常,軟條83-87;胸鰭短於頭長;左右腹鰭不對稱;尾鰭尖圓形。體淡棕色,各鰭色較深暗, 尾鰭中央呈黑色;盲側乳黃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質的海域。肉食性魚類,主要捕食底棲性的甲殼類或是其它種類的小魚。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臺灣、日本、南中國海、印度-澳洲列島及南非等。臺灣主要分布於西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較罕見之魚種,偶為底拖網捕獲。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