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Cynoglossus itinus  
發音 
Cynoglossus itinus單孔舌鰨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Snyder, 1909) 棲息深度 10 - 100公尺
中文名 單孔舌鰨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舌鰨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502 Cynogloss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單孔舌鰨 
最大體長 14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牛舌、龍舌、扁魚、皇帝魚、比目魚 
世界分布 日本至南中國海   台灣分布 東北部、澎湖 
棲息環境 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沖繩島 
同種異名 Cynoglossus punctatus, Trulla itina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中國動物誌-鰈形目(李&王, 1995)  Snyder, J. O. 1909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李思忠, 王惠民 1995 
典藏標本 ASIZP0057362 ASIZP0061703 ASIZP0062255 ASIZP0074341 ASIZP0078940 ASIZP0807591 ASIZP0900150 MTP0053 NTUM01623 NTUM01626 NTUM05106 NTUM05107 NTUM05108 NTUM05223 NTUM05456 NTUM05464 NTUM05471  
典藏基因2015-10-23,Chia-Hao Chang,CO1,%
英文俗名 Tongue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舌形,極側扁;兩眼均位於左側。鼻孔單一。口小,下位,口裂弧形;口角緣近於吻端;成魚上頜向後達下眼後緣之後,小魚則未達前緣;眼側無齒,盲側具細小絨毛狀齒;鋤骨與腭骨無齒。眼側唇緣無觸鬚或穗狀物。鰓膜與峽部分離。眼間隔處具鱗片;眼側被櫛鱗,盲側被弱櫛鱗,但兩側頭部被圓鱗;眼側具3條側線;側線鱗數68-78。背鰭、臀鰭與尾鰭相連;無胸鰭;腹鰭與臀鰭相連;尾鰭尖形;背鰭軟條數 99-144;臀鰭軟條數 79-87;腹鰭軟條數 4;尾鰭軟條數 8-10;脊椎骨數50-54。幼魚眼側淺褐色具黑斑,成魚具深褐斑。

棲所生態

棲息於近海大陸棚泥沙底質海域。以底棲之無脊椎動物,如多毛類及甲殼類等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由日本至南中國海。臺灣東北部及澎湖海域有產。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通常以底拖網捕獲,一般以加工製品食之或製成飼料,數量較少,不具經濟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