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Paraplagusia bilineata  
發音 
Paraplagusia bilineata雙線鬚鰨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och, 1787) 棲息深度 5 - 120公尺
中文名 雙線鬚鰨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舌鰨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502 Cynogloss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長鈎鬚鰨 
最大體長 3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牛舌、龍舌、扁魚、皇帝魚、比目魚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 
棲息環境 砂泥底、河口、淡水、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中國 
同種異名 Paraplagusia bilineatus, Paraplagusia formosana, Paraplagusia macrocephalus, Plagusia acumineata, Plagusia bilineata, Plagusia brevirostris, Plagusia dipterigia, Plagusia dypterygia, Plagusia marmorata, Plagusia notata, Plagusia robinsoni, Pleuronectes bilineata, Pleuronectes bilineatus ...共14筆..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中國動物誌-鰈形目(李&王, 199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李思忠, 王惠民 1995 
典藏標本 ASIZP0058076 ASIZP0058077 ASIZP0061974 ASIZP0074281 ASIZP0074692 ASIZP0074693 ASIZP0074694 ASIZP0074695 ASIZP0078971 ASIZP0080064 ASIZP0080065 ASIZP0080371 ASIZP0807290 ASIZP0807398 ASIZP0807399 ASIZP0807593 ASIZP0900447 ASIZP0917290 ASIZP0917398 ASIZP0917399 FRIP00919 NMMBP05506 NMMSTP00013 NTHUB02687 NTMP0581 NTUM01618 NTUM01619 NTUM02506 NTUM04835 NTUM05109 USNM00138078  
典藏基因2015-10-23,Chia-Hao Chang,CO1,% 2016-01-13,Chia-Hao Chang,CO1,100% 2016-02-22,Yung-Chieh,CO1,100% 2016-02-22,Yung-Chieh,CO1,100%
英文俗名 Patterned tongue-sole; Doublelined tonguesole; Double-lined tongue sole; Fingerlip tonguesole; Fringelip tongue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舌形;兩眼均位於左側,兩眼分開。有眼側具一管狀鼻孔位於下眼前方,無眼側具兩鼻孔,前鼻孔為管狀,後鼻孔則為孔裂狀。口下位,口裂顯著成鉤狀彎曲;後端超過下眼後緣。眼側唇緣具觸鬚或穗狀物;眼側無齒,盲側具細小絨毛狀齒;鋤骨與腭骨無齒。鰓膜與峽部分離。有眼側被櫛鱗,且側線二條,側線鱗數90-117;兩側線間鱗數17-20;無眼側則被圓鱗,且無側線。背鰭與臀鰭與尾鰭相連;無胸鰭;腹鰭與臀鰭相連;尾鰭尖形;背鰭鱗數 96-119;臀鰭軟條數75-92;腹鰭軟條數 4;尾鰭軟條數7-9;脊椎骨數45-48。體褐色並具淺色之不規則圓斑。

棲所生態

棲息於近海大陸棚泥沙底質海域,可進入河口域或受潮差影響之河段。以底棲之無脊椎動物為食。幼魚常出現於潮間帶,在浪潮中或游動或下潛,活動力強。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紅海及非洲東部,東至菲律賓,北至日本,南至澳洲東北部。臺灣南部、西部、東北部、北部及澎湖海域有產。 

漁業利用

中大型魚類,通常以底拖網捕獲,全年有產。以製成扁魚酥為主。大型魚則以油炸較宜。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