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Pseudorhombus ctenosquamis  
發音 
Pseudorhombus ctenosquamis櫛鱗斑鮃
未選定代表照或沒有圖片
命名者 (Oshima, 1927) 棲息深度 - 公尺
中文名 櫛鱗斑鮃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牙鮃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92 Paralichthy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櫛鱗斑鮃 
最大體長 14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扁魚、皇帝魚、半邊魚、比目魚 
世界分布 臺灣 [臺灣特有種]   台灣分布 西部 
棲息環境 砂泥底、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臺灣臺南安平 
同種異名 Spinirhombus ctenosquamis   
參考文獻 中國動物誌-鰈形目(李&王, 1995);FAO( 2003)  Oshima, M. 1927 李思忠, 王惠民 1995 
典藏標本
英文俗名 Large-tooth flound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卵圓形; 兩眼均在左側;兩眼間具狹小骨脊,上眼稍較下眼稍前,上眼前方有凹陷。頭中型。口稍大;上頜延伸至下眼後下方,但未達後部邊緣,由背鰭起點至後鼻孔的直線切過上頜骨中部;上下頜齒大而疏,為大犬齒狀。鰓耙適長、堅硬且具鋸齒,呈櫛狀,第一鰓弓鰓耙數4+10。鱗中型,背鰭與臀鰭鰭條均被鱗,眼側被櫛鱗,盲側被圓鱗;左右側均具側線,鱗數85。背鰭起點在鼻孔前緣上方,軟條數78;臀鰭軟條數59;胸鰭短於頭長;尾鰭楔形。體淡褐色,體有許多小暗點,無大眼斑;盲側灰白色。其分類地位尚需再確認。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沿、近海砂泥質海域。肉食性魚類,主要捕食底棲性的甲殼類或是其它種類的小魚。 

地理分布

僅分布於臺灣的西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較罕見之魚種,偶為底拖網捕獲。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