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Pseudorhombus oligodon  
發音 
Pseudorhombus oligodon少牙斑鮃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eeker, 1854) 棲息深度 30 - 40公尺
中文名 少牙斑鮃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牙鮃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492 Paralichthy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少牙斑鮃 
最大體長 3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扁魚、皇帝魚、半邊魚、比目魚、肉瞇仔(澎湖)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長崎 
同種異名 Pseudorhombus arsius, Pseudorhombus cinnamoneus, Rhombus oligodon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中國動物誌-鰈形目(李&王, 1995);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Bleeker, P. 1854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李思忠, 王惠民 1995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62888 ASIZP0063577 ASIZP0064679 ASIZP0064684 ASIZP0064695 ASIZP0064798 ASIZP0070319 ASIZP0070575 ASIZP0074671 ASIZP0078448 ASIZP0078449 ASIZP0080109 ASIZP0700363 ASIZP0800494 ASIZP0800495 ASIZP0800496 ASIZP0800497 ASIZP0807249 ASIZP0807250 ASIZP0910494 ASIZP0910495 ASIZP0910496 ASIZP0910497 ASIZP0917249 ASIZP0917250 NMMBP03339 NMMBP05838 NMMBP09034 NMMSTP01600 NTUM01595 NTUM01597 NTUM01598 NTUM02481 NTUM05475 NTUM05476 NTUM05522 NTUM05523 ...列出全部42筆... 
典藏基因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2-01-02,張家豪,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6-01-26,Chia-Hao Chang,CO1,100% 2016-01-26,Chia-Hao Chang,CO1,100%
英文俗名 Roughscale flound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卵圓形; 兩眼均在左側;兩眼間具狹小骨脊,上眼稍較下眼稍前,上眼前方有凹陷。頭中型。口稍大;上頜延伸至下眼後下方,但未達後部邊緣,由背鰭起點至後鼻孔的直線切過上頜骨中部;上下頜齒稍大而略密,為中大犬齒狀。鰓耙適長、堅硬且具鋸齒,呈櫛狀,第一鰓弓鰓耙數2-5+8-9。鱗中型,背鰭與臀鰭鰭條均被鱗,眼側及盲側皆被圓鱗;左右側均具側線,鱗數80-90。背鰭起點在上眼前緣上方,軟條數78-82;臀鰭軟條數61-65;胸鰭短於頭長;尾鰭楔形。體綠褐色,側線彎曲部及直走部相接處具一大眼斑,胸鰭基部下方之鰓裂具2個小黑點;盲側灰白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近海砂泥質的海域。肉食性魚類,主要捕食底棲性的甲殼類或是其它種類的小魚。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由日本至南中國海。臺灣南部、西南部及東北部海域可見。 

漁業利用

經濟性魚種,一般漁法以一支釣、底拖網或延繩釣捕獲。肉質佳,以清蒸或紅燒食之。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