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Ocosia fasciata  
發音 
Ocosia fasciata條紋線鮋
by: 高炳華
命名者 Matsubara, 1943 棲息深度 77 - 254公尺
中文名 條紋線鮋 有毒魚類 是 
科中文名 鮋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04 Scorpaen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條紋線鮋 
最大體長 6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條紋裸絨鮋、石狗公、石頭魚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西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熊野灘 
同種異名 Ocosia gracile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Masuda, H., K. Amaoka, C. Araga, T. Uyeno and T. Yoshino, 1984 The fishes of the Japanese Archipelago. Vol. 1. Tokai University Press, Tokyo, Japan. 437 p. (text);Chen, L.-C. (1981) Scorpaenid fishes of Taiwan. Q. J. Taiwan Mus. (Taipei)  Chen, L. C. 1981 Masuda, H., K. Amaoka, C. Araga, T. Uyeno, etc. 1984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7556 ASIZP0064307 ASIZP0074220 NTMP0344 NTUM03404 NTUM07695 NTUM07752 NTUM07867 SIO80-212c SIO80-215 SIO80-216c SIO80-217b  
英文俗名 Stone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橢圓形,側扁。頭中大。眼大,吻長約等於眼徑。淚骨及眶後骨區不具棘;前鰓蓋骨4棘。口略小,斜裂,下頜略突出於上頜。頭體皆無鱗片。背鰭起點延伸至眼上方,硬棘粗長,一般具XV,背鰭第I棘短小;第II棘最長,各棘間之鰭膜具深缺刻,軟條8-9;臀鰭硬棘III,軟條5-6;胸鰭略短,無游離鰭條,後端只可達肛門處,鰭條12。體及各鰭一致為黃褐色至淺紅色,有時具鮮紅色的斑駁散在體側上;頭、體及各鰭上則散布小暗斑或斑駁。有些學者(Nakabo, 2002)將此魚種併入前鰭鮋科(Tetrarogidae)。

棲所生態

棲息於大陸棚邊緣軟質底部。具偽裝能力,時常隱藏身體而不容易被發現,藉以守株待兔般快速捕捉過往之小魚與甲殼動物為食。背鰭鰭棘下具毒腺,是海中危險生物。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海域,包括臺灣及日本等。臺灣分布於西南部、南部及東北部等海域。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除學術研究外,不具經濟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