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Scorpaenopsis cirrosa  
發音 
Scorpaenopsis cirrosa鬚擬鮋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Thunberg, 1793) 棲息深度 3 - 91公尺
中文名 鬚擬鮋 有毒魚類 是 
科中文名 鮋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04 Scorpaen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鬚擬鮋 
最大體長 23.1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鬼石狗公、石獅子、虎魚、石崇、石狗公、沙薑虎、石降、過溝仔、臭頭格仔 
世界分布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 
棲息環境 礁區  模式種產地
日本伊豆群島 
同種異名 Dendroscorpaena cirrhosa, Perca cirrosa, Scorpaena cirrhosa, Scorpaena izensis, Scorpaena leonina, Scorpaenopsis cirrhosa, Scorpaenopsis cirrhosus, Scorpaeopsis cirrhosa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Masuda, H., K. Amaoka, C. Araga, T. Uyeno, etc. 1984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Randall, J. E. etc. 2001 
典藏標本 ASIZP0056944 ASIZP0058506 ASIZP0059375 ASIZP0059678 ASIZP0062423 ASIZP0062424 ASIZP0065025 ASIZP0074810 ASIZP0700295 ASIZP0802524 ASIZP0802639 ASIZP0912524 FRIP01009 FRIP03089 FRIP20224 FRIP21038 FRIP21202 FRIP21230 FRIP21481 FRIP22002 FRIP22120 NMMBP00729 NMMBP02735 NMMBP03165 NMMSTP00700 NMNSF00116 NMNSF00415 NMNSF00961 NTMP0903 NTMP1153 NTMP1278 NTUM01429 NTUM03430 NTUM03437 NTUM03476 NTUM03488 NTUM03489 ...列出全部42筆... 
英文俗名 Scorpionfish; Weedy scorpionfish; Weedy stingfish; Frilly scorpion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略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9-3.1倍。頭中大,標準體長為頭長之2.2-2.5倍,棘稜具明顯的鋸齒狀。頭長為眼徑之4.9-5.5倍,上側位。頭長為眼間距寬之7-8倍。口中大,上端位,上下頷等長。頭長為吻部長之3.2-3.8倍。上下頜及鋤骨具細齒,腭骨無齒。鼻棘1個,尖銳,位於前鼻孔內側。淚骨大呈稜形,外側具6輻射狀稜和棘,上緣具1骨突;下緣前葉尖且長,中葉與後葉各具1棘。眶下具第一、第二、第四眶下骨,無第三、第五眶下骨;第一眶下骨寬短,具1稜棘;第二眶下骨向後圓寬,具2稜棘;第四眶下骨短小,與其餘眶下骨游離。前鰓蓋骨5棘;鰓蓋骨具2 叉狀稜,後端各具1棘。下鰓蓋骨及間鰓蓋骨無棘。顱骨棘粗壯尖銳。側篩骨光滑,眶上稜高凸,具眼上棘與眼後棘各1個;鼓棘1棘;眼間具額稜1對,後端無額棘。頂骨光滑,無頂稜,前後各具頂棘及頸棘1個。眼後至側線前端具蝶耳棘2-3個、翼耳棘1個;後顳顬棘上方1個,下方2個;肩胛棘1個;胸鰭基部上方具1脈棘。眼背後部橫凹,眼間隔深凹,額稜間溝淺寬,枕骨部微凹,眼前側下方具1斜溝,眶下稜與眼眶間具1縱溝。前鼻孔後緣具1短小羽狀皮瓣。上頷骨具1寬大皮瓣及一些小皮瓣。下頷骨具2-4大小不等的羽狀皮瓣。除了眼前棘、眼後棘、鼓棘、頂棘、頸棘及吻部之外,其餘頭部各棘、體側及各鰭基部皆具明顯皮瓣。鱗中大,櫛鱗。吻部、上下頷、頰部、眼間隔、眼後頭背及鰓蓋條部無鱗。側線上側位,斜直,末端延伸至尾鰭基部。背鰭起始於鰓蓋骨上棘前上方,硬棘與鰭條有鰭膜相連,硬棘部的基底長於軟條部的基底,第三至第五硬棘最長,具硬棘 XIII,軟條 8-10;臀鰭起始於背鰭軟條部起點下方,鰭長度較背鰭軟條短,鰭條延伸稍超過背鰭基部,具硬棘 III,軟條5;胸鰭圓寬,無鰭條分離,延伸至肛門,軟條15-18,具1不分枝,5-6分枝,9-12不分枝鰭條;腹鰭下側位,具硬棘 I,軟條5;尾鰭圓形。體色褐色或褐紅色,腹側顏色較淡,體側與各鰭散布黑色斑點。Scorpaenopsis cirrhosa為本種之同種異名。(李承運、林沛立2012/11編寫)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淺海珊瑚、碎石或岩石底質的礁石平臺;也被發現於岸邊到外礁區中有掩蔽的潟湖與洞穴區等。具偽裝能力,時常隱藏身體而不容易被發現,藉以守株待兔般快速捕捉過往之小魚與甲殼動物為食。背鰭鰭棘下具毒腺,是海中危險生物。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中國、臺灣及香港。臺灣分布於西南部、南部、東北部、澎湖、綠島及蘭嶼。 

漁業利用

除學術研究外,經濟價值不大,但偶有人食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