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Lepidotrigla japonica  
發音 
Lepidotrigla japonica日本鱗角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eeker, 1854) 棲息深度 20 - 115公尺
中文名 日本鱗角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角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10 Trigl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日本紅娘魚 
最大體長 2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日本角魚、雞角、角仔魚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 
棲息環境 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長崎 
同種異名 Prionotus japonic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6);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Matsubara, K. etc. 1932 Masuda, H., K. Amaoka, C. Araga, T. Uyeno, etc. 1984 Richards, W. J. 1992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6256 ASIZP0059116 ASIZP0061885 ASIZP0067180 ASIZP0067931 ASIZP0070260 ASIZP0073215 ASIZP0073998 ASIZP0080422 ASIZP0802098 ASIZP0803692 ASIZP0805690 ASIZP0900269 ASIZP0912098 ASIZP0913692 ASIZP0915690 FRIP00620 MTP0144 NMMBP00071 NMMBP01273 NMMBP02080 NMMBP03220 NMMBP03581 NMMBP04870 NMMBP04871 NMMBP04888 NMMBP08867 NMMSTP00105 NMNSF00447 NTOUP200802-111 NTOUP200802-142 NTUM00464 NTUM01570 NTUM03795 ROM71743 RUSI35643 ...列出全部36筆... 
典藏基因2008-08-05,張榮樺,CO1,100% 2012-08-20,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Gurnard; Searobin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稍側扁。頭背面及側面全被骨板。吻前兩側圓突,外側具一大棘,內側有許多略等長的小棘,吻突等於或稍大於眼徑。上頜末緣延伸至眼前緣下方;上下頜及鋤骨常具絨毛狀的牙齒,腭骨則無。偶而可見兩個小的眶前棘;眶前骨棘和眶後棘細小或不可辨認;後頸棘和肩胛棘強硬。後頭部的凹槽很深。兩背鰭基底兩側各具一列有棘盾板。體側被圓鱗,大型,隨季節脫落,胸部則缺;櫛鱗可見於背鰭和腹鰭。第一背鰭I-III棘具細鋸齒;臀鰭與第二背鰭相對;胸鰭長,延伸至第二背鰭第10-12鰭條基底的下方。體紅色;新鮮時,胸鰭內側黃綠色而有藍緣,內半側有一大黑斑,外側有藍色波紋。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砂泥底水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臺灣、日本、東海、南中國海與印尼。臺灣分布於北部、東北部、南部、西南部及澎湖海域等。 

漁業利用

一般以拖網漁船捕獲較多,一般多煮湯,或是油炸使骨酥脆後食用;或充作下雜魚、魚粉等用途。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