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Scalicus amiscus
Scalicus amiscus鬚叉吻魴鮄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Jordan & Starks, 1904) 棲息深度 190 - 760公尺
中文名 鬚叉吻魴鮄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黃魴鮄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11 Peristedi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鬚叉吻魴鮄 
最大體長 28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鬚紅魴鮄、鬚平面黃魴鮄、雞角、角仔魚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東北部、小琉球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神奈川縣相模灣 
同種異名 Peristedion amiscus, Satyrichthys amisc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6);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Jordan, D. S. etc. 1904 Masuda, H., K. Amaoka, C. Araga, T. Uyeno, etc. 1984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5510 ASIZP0057216 ASIZP0059804 ASIZP0060922 ASIZP0061619 ASIZP0061620 ASIZP0062295 ASIZP0062375 ASIZP0062533 ASIZP0064523 ASIZP0064557 ASIZP0067009 ASIZP0067120 ASIZP0067121 ASIZP0067143 ASIZP0067299 ASIZP0700349 ASIZP0802076 ASIZP0802077 ASIZP0802078 ASIZP0802218 ASIZP0912076 ASIZP0912077 ASIZP0912078 ASIZP0912218 CAS214456 NMMBP04680 NMMBP04681 NMMBP04682 NMMBP04683 NMMBP04684 NMMBP05783 NMMSTP00101 NTMP0978 NTMP1227 NTOU-AE6231 NTUM06566 ...列出全部38筆... 
英文俗名 Gurnard; Searobin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稍側扁;頭部扁平,邊緣近平直,由上往下看近三角形。吻突較眼徑為短,呈正三角形。上下兩頜皆無齒。下頜具5對觸鬚,最長的一對延伸至眼睛的前緣。前額中央部位具三個小棘;眶後骨棘尖銳且堅硬;前鰓蓋棘銳利且堅硬,較鰓蓋棘為長;鰓蓋棘有一對,一個較小,另一個較大。肛門前方有二對腹板。體被骨板狀鱗,側線鱗數35-37。背鰭連續,硬棘部與軟條部間有一凹刻,具硬棘VII,軟條20-22;臀鰭軟條21-22;胸鰭基窄,後緣寬,下方有2個游離鰭條。體為淡褐色,背鰭邊緣為暗灰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砂泥底水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臺灣、日本、東海。臺灣分布於東北部、南部、西南部及小琉球海域等。 

漁業利用

一般以拖網漁船捕獲較多,因身上附骨板,適合煮湯,多與豆醬同煮;或充作下雜魚、魚粉等用途。全年均可捕獲。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