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Plicofollis nella
Plicofollis nella內爾褶囊海鯰
by: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命名者 (Valenciennes, 1840) 棲息深度 10 - 30公尺
中文名 內爾褶囊海鯰 有毒魚類 是 
科中文名 海鯰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156 Ari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內爾褶囊海鯰 
最大體長 47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內爾海鯰、成仔魚、成仔丁、銀成、白肉成、臭臊成、賓士魚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北部 
棲息環境 砂泥底、河口、淡水、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度 
同種異名 Arius leiotetocephalus, Arius nella, Bagrus meyenii, Pimelodus nella, Tachysurus leiotetocephal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3(FAO,1999)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63526 ASIZP0063599 ASIZP0070307  
英文俗名 Smooth-headed cat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頭部略扁,腹部圓,後半部側扁。頭中大,上覆骨板,板上具顆粒突出,枕骨區骨板後端寬而圓。吻部略尖;口在吻端下方,上頜較下頜為長,頜骨具銳利齒帶,腭骨則具一對略呈卵圓形的齒帶及一對長圓形齒帶;口邊有鬚3對。第一鰓弓具13-15鰓耙數。體無鱗,黏液膜易落。背鰭有I銳利硬棘及6-7軟條,硬棘具有毒腺,後方具一脂鰭;左右胸鰭各具I硬棘,背、胸鰭硬棘前後緣皆具鋸齒;腹鰭軟條17-17;尾鰭深分叉形。體背呈紅褐色至藍褐色,體側灰白色而散佈許多暗色小點,腹部銀白。各鰭具暗色緣。Arius nella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棲所生態

屬於熱帶及亞熱帶沿岸之底棲性魚類,喜歡棲息於砂泥底質的地形環境,常會至河口區覓食,甚至河川下游,主要以無脊椎動物及小魚為食。夜行性,具築洞而居之習性,偶會集結成群。背、胸鰭硬棘前後緣皆具鋸齒,且有毒腺,是其防止其它魚類攻擊的利器。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印度東部沿海到臺灣海峽以及印度-澳洲島弧,菲律賓及澳洲皆有發現。臺灣分布於南部、西部及北部等海域。 

漁業利用

在春、夏季時常為流刺網、延繩釣及底拖網所獲,亦是釣友在河口區域常釣獲的魚種。由於魚肉腥味較重,故經濟價值不高,可以用枸杞、當歸等中藥燉煮去腥食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