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Photonectes albipennis  
發音 
Photonectes albipennis白鰭袋巨口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Döderlein, 1882) 棲息深度 120 - 800公尺
中文名 白鰭袋巨口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巨口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182 Stom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白鰭袋巨口魚 
最大體長 30 cmSL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巨口魚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南部 
棲息環境 深海  模式種產地
日本江之島 
同種異名 Lucifer albipennis, Photonectes albipinnis   
參考文獻 1.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2.Nakabo, T. (ed.). 2013. Fishes of Japan with Pictorial Keys to the Species. Third Edition. Tokyo: Tokai University Press. 2428 pp; 3.Okiyama, M., 1993. An atlas of the early stage fishes in Japan. Koeltz Scientific Books, Germany. 1154 p;  Döderlein, L. 1882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7154 ASIZP0057155 ASIZP0057156 ASIZP0059786 ASIZP0059959 ASIZP0060234 ASIZP0062998 ASIZP0064017 ASIZP0064018 ASIZP0064151 ASIZP0064152 ASIZP0067178 ASIZP0067275 ASIZP0067324 ASIZP0802055 ASIZP0802236 ASIZP0802256 ASIZP0912055 ASIZP0912236 ASIZP0912256 FRIP00678 FRIP00841  
典藏基因2012-01-08,柯慧玲,CO1,100% 2012-01-08,柯慧玲,CO1,100% 2012-01-08,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Whitepen dragon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不具胸鰭;腹鰭軟條數:7;背鰭軟條數:12-17;臀鰭軟條數:15-17;脊椎骨數:53-55;發光器排列:IP 7-8, PV 27-30, IV 34-38, VAV 13-14, AC 10-11, IC 60-62, OV 24-26, VAL 11-14, OA 37-39。下頜鬚延長,分支末端膨大延長並具絲狀構造。上下頜齒為相當發達的犬齒,但下頜齒列僅有一列,下鰓蓋骨不具發光器構造,身體相當延長且體色呈暗褐色,背鰭以及臀鰭在身體的末端,鰭條未被表皮覆蓋。(2015/12/16李茂熒、林沛立編寫)

棲所生態

大洋性中層魚類,生態習性不甚清楚,棲息水深在120-800公尺間。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海域,分布範圍從南非至法屬玻里尼西亞。臺灣分布於東部及西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一般以底拖網捕獲,不具食用經濟價值,通常做為下雜魚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