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Abalistes stellaris  
發音 
Abalistes stellaris星點寬尾鱗魨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och & Schneider, 1801) 棲息深度 1 - 20公尺
中文名 星點寬尾鱗魨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鱗魨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505 Balist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星點鱗魨 
最大體長 60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星點砲彈、寬尾板機魨、剝皮竹(臺東)、包仔(澎湖)、狄(澎湖)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澎湖、綠島、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模里西斯 
同種異名 Abalistes stellairs, Abalistes stellatus, Balistes phaleratus, Balistes stellaris, Balistes stellatus, Balistes vachellii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中國動物誌-魨形目(蘇等, 2002)  朱元鼎 編 198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蘇錦祥, 李春生 編著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60568 ASIZP0060831 ASIZP0062100 ASIZP0067771 ASIZP0067789 ASIZP0803532 ASIZP0803550 ASIZP0913532 ASIZP0913550 FRIP00007 FRIP21079 FRIP21470 NMMBP06579 NMMBP06642 NTMP1047 NTUM00390 NTUM08069 NTUM08591  
典藏基因2015-10-23,Chia-Hao Chang,CO1,%
英文俗名 Triggerfish; Starry trigger fish; Starry triggerfish; Star puffer; Starry file 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稍延長,呈長橢圓形, 尾柄扁平細長且無小棘列,寬大於高。口端位;上下頜齒為具缺刻之楔形齒,白色。眼中大,側位而高,眼前有一深溝。除口緣唇部無鱗外,全被大型骨質鱗片。背鰭兩個,基底相接近,第一背鰭位於鰓孔上方,第I棘粗大,第II棘則細長;背鰭及臀鰭軟條截平,且前部不較後部高;腹鰭左右合為一硬棘,能活動;胸鰭短圓形;尾鰭雙彎月形,成魚上下葉延長成絲狀。體灰褐色,腹部較背部淺;背部具許多藍點,腹部具淺藍紋。幼魚背部具三白斑,分別在眼後、背鰭棘部與軟條部間以及軟條部中央下方。背鰭硬棘部褐色,具白色線紋;軟條部與臀鰭,皆具有許多平行白色線紋;尾鰭褐色,具白色線紋;胸鰭黃色。Abalistes stellatus為此種之誤鑑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沿岸近海砂泥底海域,同時也被發現於礁區的海綿或海藻區。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紅海、非洲東岸,東至東南亞,北至日本,南至澳洲北部。臺灣主要分布於南部、西部、澎湖及綠島海域。 

漁業利用

通常以延繩網捕獲,以生鮮或醃漬於市場出售或以其可愛的模樣而常被飼養於水族館中,供人欣賞。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