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Ostracion cubicus  
發音 
Ostracion cubicus粒突箱魨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Linnaeus, 1758 棲息深度 1 - 50公尺
中文名 粒突箱魨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箱魨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507 Ostraci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粒突箱魨 
最大體長 45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木瓜、箱河魨、海牛港、箱仔規(臺東)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印度 
同種異名 Ostracion argus, Ostracion cubicua, Ostracion cubicum, Ostracion tuberculat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中國動物誌-魨形目(蘇等, 2002)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蘇錦祥, 李春生 編著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63612 ASIZP0067230 ASIZP0070026 ASIZP0070975 ASIZP0071059 ASIZP0073207 ASIZP0074065 ASIZP0802153 ASIZP0803361 ASIZP0804218 ASIZP0804439 ASIZP0805682 ASIZP0912153 ASIZP0913361 ASIZP0914218 ASIZP0914439 ASIZP0915682 ASIZP0916894 BPBMI23445 FRIP21360 MTP0099 NMMBP06539 NMMSTP00869 NTMP1397 NTOUP200801-062 NTUM01336 NTUM01337 NTUM01339 NTUM01340 NTUM01341 NTUM01348 NTUM01441 NTUM04867 RUSI34959  
典藏基因2008-08-05,Chia-Hao Chang,CO1,100% 2012-01-15,柯慧玲,CO1,100% 2012-01-15,柯慧玲,CO1,100% 2012-08-20,Chia-Hao Chang,CO1,100%
英文俗名 Ocellated box fish; Polkadot boxfish; Yellow boxfish; Spotted box fish; Cubical boxfish; Box fish; Black-spotted boxfish; Boxfish; Boxy; Cube trunk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方形;體甲具四稜脊,背側稜與腹側稜發達,無背中稜,僅在背鰭前方有一段稍隆起;各稜脊無棘,但稜脊明顯尖銳,腹面較突呈弧狀。口位置稍高,唇極厚,上唇中央有明顯腫塊;體甲前開口(即口部),長約等於眼徑的0.9-1.2倍。背鰭短小位於體後部,無硬棘,軟條數9;臀鰭與其同形,軟條數9;無腹鰭;尾鰭後緣圓形。幼魚頭部及身體呈黃色而散佈許多約與瞳孔等大之黑色斑;成魚體黃褐色至灰褐色,頭部散佈小黑點,體甲每一鱗片中央則有一約與瞳孔等大之鑲黑緣之淡藍色斑或白斑。各鰭鮮黃色至黃綠色,或多或少散佈小黑點;尾鰭較暗。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潟湖區及半遮蔽之珊瑚礁區。獨立生活。主要以海藻、底棲無脊椎動物及小魚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非洲東岸,東至夏威夷及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羅得豪島。臺灣各地海域均產。 

漁業利用

可食用,但內臟不宜食用,有些被飼養於水族館或製成乾製標本供人觀賞。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