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Takifugu ocellatus  
發音 
Takifugu ocellatus弓斑多紀魨
by: ©莫顯蕎
命名者 (Linnaeus, 1758) 棲息深度 3 - 30公尺
中文名 弓斑多紀魨 有毒魚類 是 
科中文名 四齒魨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509 Tetraodont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弓斑多紀魨 
最大體長 1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眼斑河魨、氣規、規仔 
世界分布 日本至南中國海   台灣分布 澎湖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河口、淡水、
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亞洲和埃及 
同種異名 Fugu ocellatus, Fugu ocellatus ocellatus, Spheroides ocellatus, Takifugu ocellatus ocellatus, Takyfugu ocellatus, Tetraodon ocellatus, Tetrodon ocellat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檢索(沈世傑, 1984);Check. Vert. Taiwan, 89(于名振,1996);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中國動物誌-魨形目(蘇等, 2002)  沈世傑 Shih-Chieh Shen 1984 Yu, M.J. 1996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蘇錦祥, 李春生 編著 2002 
典藏標本 NMMBP00171 NMMBP01704 NTUM06300 NTUM07521  
英文俗名 Puffer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亞圓筒形,稍側扁,體前部粗圓,向後漸細,尾柄長圓錐狀。眼眶間隔大於吻長。鼻孔小,每側2個,鼻瓣呈卵圓形突起。體腹側下緣有一縱行皮褶。體背自鼻瓣前緣上方至背鰭前方及腹面自鼻瓣前緣下方至肛門前方被小棘。鰓孔內側淡色。背鰭近似鐮刀形,位於體後部,具軟條14-15;臀鰭與其同形且相對,具軟條11-12;無腹鰭;胸鰭寬短,近方形;尾鰭寬大,截形或近圓形。體背部為黃綠色,腹面乳白色;胸鰭上方具一橙黃緣之黑色鞍狀斑;背鰭基部另具黑斑塊。各鰭淺黃色。

棲所生態

暖溫水近海底層小型魚類,有時可發現於河口域、汽水域及河川下游。主要以軟體動物、甲殼類、棘皮動物及魚類等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東亞海域,包括中國南海、臺灣海峽及東海等。臺灣分布於澎湖海域。 

漁業利用

肝臟及卵巢具劇毒,肉及精巢無毒。因具風險因此不可食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