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Pseudotriacanthus strigilifer  
發音 
Pseudotriacanthus strigilifer粗鱗假三棘魨
by: 于名振
命名者 (Cantor, 1849) 棲息深度 5 - 110公尺
中文名 粗鱗假三棘魨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三棘魨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504 Triacanth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長吻假三刺魨 
最大體長 2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三刺魨、三腳釘、三角狄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馬來西亞檳城 
同種異名 Triacanthus strigilifer, Triacanthus striglifer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中國動物誌-魨形目(蘇等, 2002)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蘇錦祥, 李春生 編著 2002 
典藏標本 FRIP00921 NMMBP04711 NTMP0649  
英文俗名 Blotched tripodfish; Long-spined tripodfish; Long spined tripod fish; Long-spined tripod 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橢圓形,側扁,尾柄細長,後端在尾鰭基部背腹面各有一凹陷。吻尖突,背部在眼前方稍隆起,其前方微凹。口小,前位;上下頜齒各2列。頭部及體部被小而稍粗糙的鱗,鱗面有高而薄片狀脊稜排成橫行。背鰭兩個,基底分離,第一背鰭位於胸鰭基底後上方,第I棘粗大,第II棘較粗大,約為第I棘的2/3;第二背鰭低長,軟條20-24;腹鰭硬棘I;臀鰭軟條13-17;尾鰭深叉形。體銀灰色,背部較深色,有時具少數金褐色的斜橫斑。在眼間隔、第一背鰭基部及第二背鰭棘間的鰭膜上方為黑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沿岸近海砂泥底海域,常被發現於水深60公尺內的水域。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阿曼灣至印尼、菲津實、南中國海及臺灣等。臺灣南部、西部及東北部海域有產。 

漁業利用

通常以底拖網捕獲,以生鮮於市場出售。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