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Parazen pacificus  
發音 
Parazen pacificus太平洋准的鯛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Kamohara, 1935 棲息深度 150 - 600公尺
中文名 太平洋准的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准的鯛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285 Parazen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太平洋副海魴 
最大體長 14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准海魴 
世界分布 全球   台灣分布 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高知縣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Fishbase(2003);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4(FAO,1999)  Kamohara, T. 193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Carpenter, K. E. etc. 1999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8434 ASIZP0064556 ASIZP0064581 ASIZP0065892 ASIZP0065920 ASIZP0066019 ASIZP0700134 ASIZP0800695 ASIZP0800696 ASIZP0800697 ASIZP0910695 ASIZP0910696 ASIZP0910697 NMMBP05771  
典藏基因2008-03-24,Kui-Ching Hsu,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Parazen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橢圓形,側扁。頭中大。眼中大。口前位,斜裂;前頜骨能明顯突出;上下頜齒一或二列細小利齒,鋤骨具齒。前鰓蓋下角無硬棘。體被弱櫛鱗,易脫落;側線完整,具明顯之鱗孔,側線鱗數82-87。背鰭硬棘部及軟條部明顯缺刻,硬棘VI-VII,軟條27-29;臀鰭與第二背鰭相對,硬棘I,軟條28-34;奇鰭基底兩側無棘板,腹緣亦無棘板;胸鰭下側位,軟條12-16;腹鰭軟條7;尾鰭叉形。體呈銀紅色,腹側銀白;第一背鰭上部具黑色斑塊。

棲所生態

深海底層魚類,捕獲深度在150-600公尺間,生態習性不詳。 

地理分布

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古巴北部;印度-西太平洋區的南非、日本、臺灣等。臺灣分布於南部及東沙群島。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偶為底拖網捕獲,除學術研究外,一般皆以下雜魚處理,不具食用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