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Apristurus longicephalus  
發音 
Apristurus longicephalus長頭篦鯊
by: 葉信明
命名者 Nakaya, 1975 棲息深度 400 - 900公尺
中文名 長頭篦鯊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貓鯊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23 Scyliorhin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長頭光尾鯊 
最大體長 6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沙魚、長頭篦鮫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土佐灣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吳(2002)碩士論文;FAO Species Catalogue, Vol.4 Sharks of the world  Nakaya, K. 1975 Compagno, L.J.V. 1984 Compagno, L.J.V. 1984 Nakaya, K. 1988 吳宗翰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61421 ASIZP0064264  
英文俗名 Smooth-belly catshark; Longhead cat shark; Longhead catshark 
瀕危狀態 DD IUCN 瀕危狀態:數據缺乏(DD)  2004-04-30   
形態特徵

體延長,前部縱扁,後部側扁;體柔軟。吻長,寬而扁,約為眶間隔的2倍;口前吻長大於口寬。眼中大,背位,眼徑約為眶間隔的1/2倍,下眼瞼上部分化成瞬褶。前鼻瓣三角形突起。口較寬,弧形;唇褶發達;齒細小密列,上下頜齒同型,具3-5齒尖,上頜齒數36-44,下頜齒數31-44。噴水孔中大,位於眼後角。背鰭2個,狹小,兩背鰭間距大於第二背鰭基底;第一背鰭稍小於第二背鰭,起點位於腹鰭基底末端稍前;第二背鰭起點與臀鰭基底中部相對;胸鰭寬大,前緣與後緣圓凸,外緣長小於吻長;臀鰭基底長,距尾鰭比距腹鰭近;尾鰭長但窄,尾椎軸低平,上葉發達;尾鰭下葉前部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與後部間有一缺刻,後部低平而與上葉相連。體一致為灰黑色,腹面較淡,各鰭緣和鰓孔均黑色。以前所記載之廣吻篦鯊(Apristurus macrorhynchus),標本編號ASIZP0064264為本種之誤鑑。(2014/8/12重新編修-林沛立)

棲所生態

深海魚類,可能為底棲性,生態習性不甚明瞭。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塞昔爾群島、臺灣、菲律賓、日本及澳洲等。臺灣分布於東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

主要以底拖網捕獲,一般以下雜魚處理。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