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Heterodontus zebra  
發音 
Heterodontus zebra斑紋異齒鯊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Gray, 1831) 棲息深度 5 - 200公尺
中文名 斑紋異齒鯊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異齒鯊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08 Heterodont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狹紋虎鯊 
最大體長 125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斑紋異齒鮫、角鯊、虎沙、虎皮鯊(澎湖)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北部、澎湖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中國汕頭 
同種異名 Centracion philippi, Centracion zebra, Cestracion amboinensis, Cestracion philippi japonicus, Cestracion philippii, Cestracion phillippi zebra, Heterodontus phillipi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中國動物誌-圓口綱及軟骨魚綱(朱等, 2001);FAO Species Catalogue, Vol.4 Sharks of the world  Gray, J. E. 1831 Compagno, L.J.V. 1984 Compagno, L.J.V. 1984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朱元鼎, 孟慶聞 等編 2001 
典藏標本 ASIZP0054589 ASIZP0059521 ASIZP0060847 ASIZP0078987 ASIZP0080037 ASIZP0806436 ASIZP0916429 ASIZP0916436 CAS29970 FRIP00557 MOVI31040-31041 NMMBP05040 NMMBP05041 NMMBP06295 NMMBP08845 NTMP0628 NTMP0634 NTMP1375 NTUM01607 NTUM07730 NTUM07732 NTUM07733 NTUM08220 SIO69-307b SU49335  
英文俗名 Striped cat shark; Zebra horn shark; Zebra bullhead shark; Zebra Port Jackson shark; Bullhead shark 
瀕危狀態   2003-04-30   
形態特徵

體延長,前部粗大,後部漸細小;背部輪廓稍圓凸,腹面平坦;頭圓錐狀而稍住上揚。吻短寬而鈍圓。眼橢圓形,上側位,無瞬膜。眶上隆棘較低。眼上方頭背部不明顯的往後下方傾斜。口裂位於眼前下方;上下頜齒同型,前部齒細小,具3-5尖頭,後部齒寬扁,臼齒狀,中央具隆棘。鰓裂5對。噴水孔小,位於眼下方。鼻孔緣無觸鬚,但具明顯之口鼻溝;前鼻瓣往後延伸達口裂。盾鱗粗厚,呈十字形。背鰭2個,各具一硬棘,第一背鰭起點於胸鰭基部後端;第二背鰭略小於第一背鰭,距尾鰭之距離遠於距臀鰭之距離;臀鰭略小於第二背鰭,基底末端至尾鰭下葉起點之距離大於臀鰭基底長之兩倍。體淡黃色,腹面白色,體背具黑褐色且寬窄相接之橫帶。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之近海中小型鯊魚。主要以底棲無脊椎動物及小魚為食。行動緩慢。卵生,卵大而具螺旋形卵殼,四角皆有短鬚狀突起。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韓國、臺灣、中國、越南、印尼、菲律賓及澳洲北部。臺灣分布於北部及澎湖海域。 

漁業利用

漁民以延繩釣捕獲,為較不常見之魚種,經濟價值性不高,大型水族館偶有展示。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