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Gymnura japonica  
發音 
Gymnura japonica日本燕魟
by: 鄭義郎
命名者 (Temminck & Schlegel, 1850) 棲息深度 - 公尺
中文名 日本燕魟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燕魟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57 Gymnur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日本燕魟 
最大體長 10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日本鳶魟、魴仔、臭尿破魴(澎湖) 
世界分布   台灣分布 東北部 
棲息環境   模式種產地
日本長崎灣 
同種異名 Gymmura japonica, Pteroplatea japonica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臺灣產土魟科魚類之系統分類研究(張弘俊,1985)   Masuda, H., K. Amaoka, C. Araga, T. Uyeno, etc. 1984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NTMP0685 NTUM00035Paratype NTUM00052Paratype NTUM01702 USNM00192559  
典藏基因2008-03-24,Kui-Ching Hsu,CO1,100% ,,CO1,100%
英文俗名 Japanese butterflyray; Japanese butterfly ra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盤寬大,前緣波曲,與吻端呈60-70度,後緣廣圓,前角鈍尖,後角圓鈍,體盤寬比體盤長大2.1-2.2倍,體盤後部三分之一處最寬,吻短,吻端在雌魚微突,吻長等於體盤長六分之一或稍大,比眼睛間隔為小(在幼體相等)。眼睛小,微突;眼球比出水孔小,眼間隔平坦或微凹。鼻孔寬大;前鼻瓣寬短,後鼻瓣前部具薄膜狀半圓形突出.口寬平,在幼體和雌魚口寬比口前吻長為大,在雄魚口寬與前吻長相等或稍小。在雄魚呈體內側具一對粒狀突起,在雌魚不顯著。牙細小而多,密列,齒頭細尖。腹鰭長方形;鰭腳扁圓,後端頗尖。尾刺短小,約1-2個,在幼體未出現。體盤背面灰褐色或青褐色,散布著暗色小班及大型斑塊,後者幾乎左右相稱,約列成三四橫行;腹鰭外緣白色;尾具黑色橫紋,在尾刺前呈合併現象,在尾刺後者約6-7條,最後二或三條圍成環紋,有時白紋上具一小黑斑;鰭腳邊緣淡白色。腹面白色,邊緣灰褐色(陳柔蓉、林沛立2012/11編寫)。以前所記載之雙斑燕魟(Gymnura bimaculata)為本種之同種異名(Ebert et al. 2013)。

棲所生態

底棲型,深度至少30公尺以上。  

地理分布

分布於中國、日本、朝鮮沿海。  

漁業利用

偶由底拖網捕獲,非重要之經濟魚類。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