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Aetomylaeus maculatus  
發音 
Aetomylaeus maculatus花點無刺鱝
by: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命名者 (Gray, 1834) 棲息深度 - 公尺
中文名 花點無刺鱝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鱝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58 Myliobat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花點無刺鱝 
最大體長 20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星點圓吻燕魟、魴仔 
世界分布   台灣分布 澎湖 
棲息環境   模式種產地
馬來西亞檳城 
同種異名 Aetomylus maculatus, Myliobatis cyclura, Myliobatis maculatus, Myliobatus cyclurus, Myliobatus maculat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中國軟骨魚誌(朱元鼎,1960)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NTUM06799  
英文俗名 Ocellate eagle ray; Ornate eagle ray; Vulturine ray; Mottled eagle ra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盤寬比體盤長大1.85-1.9倍;前緣微凸,後緣凹入,內緣圓凸,後角尖突。吻短而鈍尖,向頭前下傾,突出於腹面上,吻長約等於體盤長1/7,稍大於眼間隔的1/2。眼中大,上側位,眼球徑約等於出水孔長1/2。眼間隔寬而微凸。出水孔狹長,約與吻長相等,上緣外展,蓋於孔上。鼻孔平橫,只露出一個卵狀入水孔;前鼻瓣寬大,連成方形口蓋,後部突出,後緣平切,細裂如短鬚,正中有一殘缺,伸達或伸過下頷;後鼻瓣的前部和側面轉入於鼻口溝中。口中大,平橫,約等於口前吻長2/3;顎膜圓襟形,後緣細裂;口底在咽頭前方具乳突5個。牙齒上下頷各7行,正中牙寬為長之4-5倍以上,側牙呈等邊六角形,或長比寬稍大;上頷齒圓凸;下頷齒面較平坦,前部略下陷,後部微凸.鰓孔狹小,距離約相等,最後兩個距離較近;第三鰓孔的寬等於第五鰓孔間的距離之1/4。腹鰭中大,在雌體長約為寬之1.5倍;在雄性體較狹長,長約為寬之兩倍;前緣斜直,前角圓形,後緣與內緣連合呈圓弧形;鰭角扁管形,後端鈍尖。背鰭一個,呈三角形;尾部細長,約為體長之4.5倍;尾無刺,側邊無皺褶,上下褶都退化;尾的前部兩側皮上有橫線紋,成竹節狀,兩側不對稱。背部褐色,具圓形黑緣白色斑點,在胸鰭上方者似排列成橫紋狀;有時白斑中間還具1暗色斑點,腹鰭外緣,背鰭上部及其內外緣都呈淡白色;尾部前部蛋白帶藍色,後部暗黑,腹部白色,胸鰭外角和後緣深褐色。(陳柔蓉、林沛立2012/11編寫)

棲所生態

常大群出現於海中上層,但多半棲於底中水層,深度約220公尺,卵胎生,食底棲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和魚類。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洋、印尼、中國南海及東海。  

漁業利用

通常由近海底層延繩釣捕獲,具食用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