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Platyrhina tangi
Platyrhina tangi湯氏黃點鯆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Iwatsuki, Miyamoto,. Nakaya, Zhang, 2011 棲息深度 5 - 80公尺
中文名 湯氏黃點鯆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黃點鯆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49 Platyrhin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湯氏團扇鰩 
最大體長 64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魴魚、沙帽仔(澎湖)、飯匙(澎湖)、拍仔(澎湖) 
世界分布 日本至南中國海   台灣分布 西部、北部、澎湖 
棲息環境   模式種產地
日本宮崎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Iwatsuki, Y., Miyamoto, K., Nakaya, K. & Zhang, J. (2011) A review of the genus Platyrhina (Chondrichthys: Platyrhinidae) from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Zootaxa 2738: 26–40.  朱元鼎 編 1985 楊鴻嘉, 楊誠國 1990 楊鴻嘉, 陳良德 1993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楊鴻嘉, 陳良德 1995 楊鴻嘉, 張寶仁 1996 Iwatsuki, Y., K. Miyamoto, K. Nakaya, etc. 2011 
典藏標本 ASIZP0054452 ASIZP0057912 ASIZP0057916 ASIZP0059468 ASIZP0059865 ASIZP0065088 ASIZP0066480 ASIZP0074517 ASIZP0080293 ASIZP0800070 ASIZP0801380 ASIZP0807427 ASIZP0910070 ASIZP0911380 ASIZP0917427 BPBMI23157 CAS30300 FRIP00854 FRIP20300 FRIP21533 NMMBP03190 NMMBP04708 NMMBP06190 NMMBP06367 NMMSTP01548 NMMSTP01664 NMNSF00235 NMNSF00236 NMNSF00312 NMNSF00450 NTMP0089 NTMP0778 NTUM01583 NTUM01599 NTUM01601 NTUM01602 NTUM01603 ...列出全部40筆... 
典藏基因2016-04-06,Yung-Chieh,CO1,100%
英文俗名 Yellow-spotted fanra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原記載之中國黃點鯆(Platyrhina sinensis)為本種之誤鑑;而林氏黃點鯆Platyrhina limboonkengi則為無效種。體盤寬比體盤長約大1.2-1.3倍,肩區部最寬,前後部漸狹。吻長約等於體盤長1/3,等於體盤寬1/4,吻端鈍圓或鈍尖。眼小,眼徑約等於眼間隔2/5至1/2(幼體較大)。噴水孔寬與眼徑約相等,後緣無皮褶。鼻孔頗寬大,幾平橫。大於鼻間隔,等於口寬1/3至2/5。前鼻瓣中具一舌形突出,裡側略伸入於鼻間隔區域,後鼻瓣前部外側具一扁狹半環形薄膜,內側具一細瓣入於鼻腔中,後部具一低平圓形薄膜。鰓裂五個,斜裂於胸鰭基底裡面,第三鰓裂寬約為第五鰓裂間的距離之1/6。背面細小及較大刺狀鱗片,後者在胸鰭前部邊緣處較明顯;脊椎線上自頭後至第二背鰭前方具一縱行大而側扁尖銳結刺;每側肩區上具二對結刺。噴水孔上方具一對結刺,先後排列著;眼眶上角具一個結刺。眼間隔右後方,脊椎線上第一結刺前方,具一對明顯黏液孔。胸鰭非常發達,前延伸達吻端兩側,後延伸達腹鰭基底。第二背鰭與第一背鰭稍大,基底也稍長;第一背鰭起點距腹鰭基底比距尾基為近。尾平扁細狹,側褶很發達。尾鰭狹長,尾鰭平延,上葉較大,下葉低平,不突出,無缺刻,鰭端圓形。背面棕褐色或灰褐色,新鮮時眼上、頭後或肩區上的結刺基底呈橙黃色,周圍區域呈藍色,腹面淡白色。(陳柔蓉、林沛立2012/11編寫)

棲所生態

屬近底棲息,棲息於沿岸水深約50~100公尺。  

地理分布

分布於中國南海及臺灣南部。  

漁業利用

偶由底拖網捕獲,非重要之經濟魚類。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