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Torpedo tokionis  
發音 
Torpedo tokionis東京電鱝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Tanaka, 1908) 棲息深度 220 - 1100公尺
中文名 東京電鱝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電鱝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42 Torpedin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東京電鰩(圓電鰩) 
最大體長 10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電魴、雷魚 
世界分布   台灣分布 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  模式種產地
日本東京 
同種異名 Tetronarcine tokioni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de Carvalho M.R., L.J.V. Compagno and D.A.Ebert. 2003. Benthobatis yangi, a new species of blind electric ray from Taiwan (Chondrichthyes: Tropediniformes: Narcinidae). Bull. Mar. Sci., 72 (3): 923-939  Tanaka, S. 1908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Carvalho, M. R. de, L. J. V. Compagno etc. 2003 
典藏標本 ASIZP0057914 ASIZP0065468 ASIZP0066116 ASIZP0066221 ASIZP0801516 ASIZP0801553 ASIZP0911516 ASIZP0911553 NMMBP01264 NTMP1295 NTOU-AE6114 NTOU-AE6152 NTUM01682 NTUM01706 NTUM04458 NTUM04459 NTUM08607  
典藏基因2008-03-24,Kui-Ching Hsu,CO1,100%
英文俗名 Trapezoid torpedo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盤厚且圓滑。背鰭二枚;第一背鰭較第二背鰭長。第一背鰭起點超過腹鰭基部後端。第二背鰭的起點在腹鰭基部後端及尾鰭起點的中間。尾鰭長,眼睛小,出水口邊緣平滑。體盤長佔全長50.1%,體盤寬50.5%。體盤長佔體盤寬約99.2%,吻的頂點到第五對鰓裂的距離為57.4%,吻長13.0%,兩眼眶之間的寬度7.5%,兩出水口間的寬度12.5%且與吻長等長。嘴前緣的吻長與嘴寬相當。洩殖孔頂端到尾部的長度比到吻頂端長度還短。牙齒鈍且平滑,表皮無顆粒小突起,體背上有不均勻的褐色分布,體盤腹部的胸鰭及腹鰭邊緣呈灰白色。(陳柔蓉、林沛立2012/11編寫)

棲所生態

棲於水深約220-1100公尺。  

地理分布

分布於日本關東地方以南、臺灣東北部泥沙底海域。  

漁業利用

偶由底拖網捕獲,非重要之經濟魚類。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