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Centroscyllium kamoharai  
發音 
Centroscyllium kamoharai蒲原氏霞鯊
by: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命名者 Abe, 1966 棲息深度 730 - 1200公尺
中文名 蒲原氏霞鯊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烏鯊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36 Etmopter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蒲原氏霞鯊 
最大體長 6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蒲原氏刺狗鮫、狗鮫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  模式種產地
日本駿河灣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李柏峰(2003)碩士論文;中國動物誌-圓口綱及軟骨魚綱(朱等, 2001);FAO Species Catalogue, Vol.4 Sharks of the world  Abe, T. 1966 Compagno, L.J.V. 1984 Compagno, L.J.V. 1984 朱元鼎, 孟慶聞 等編 2001 李柏鋒 2003 Hsu, H.-H. etc. 2004 
典藏標本 ASIZP0062451 ASIZP0062478 ASIZP0062479 ASIZP0064245 ASIZP0064252 ASIZP0064271 ASIZP0066081 ASIZP0066103 ASIZP0066113 ASIZP0066907 ASIZP0066933 ASIZP0801585 ASIZP0801593 ASIZP0801594 ASIZP0901326 ASIZP0911585 ASIZP0911593 ASIZP0911594 CAS214727  
典藏基因2012-01-08,柯慧玲,CO1,100% 2012-01-08,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Bareskin dogfish 
瀕危狀態 DD IUCN 瀕危狀態:數據缺乏(DD)  2003-04-30   
形態特徵

體柔軟光滑,軀幹部粗壯,向後漸細;頭寬扁;尾柄短,稍側扁;吻短而平扁,眼前吻長短於或等於眼徑,前端寬圓;眼大,橢圓形,眼徑約等於或大於眼間距的1/2,無瞬膜或瞬褶;鼻孔大,斜列,距吻端遠比距口裂為近,前鼻瓣呈尖三角形,後鼻瓣具舌形構造,尖端指向內側;口裂寬,弧形,口寬大於口前吻長,吻長小於或約等於1/3口寬,口角具唇褶;齒細小密列,上下顎齒同型,具3齒頭,每側約26-28齒;噴水孔較大,卵圓形,位於眼後上方,前緣有一瓣膜可開閉;第一鰓裂稍小和第五鰓裂稍大,其餘約等大,下部轉入腹面;盾鱗甚小,細針狀,具星狀多邊形基板,體側盾鱗極稀疏,皮膚幾乎裸露,少許盾鱗散布於鰭的基部。背鰭二枚,各具一硬棘,硬棘明顯,兩側各具一溝槽;第一背鰭,起點位於胸鰭末端稍後上方,硬棘稍短,背鰭基底長為垂直高的二倍餘,上角鈍圓,下角尖;第二背鰭稍大於第一背鰭,起點位於腹鰭基底近中後部上方,硬棘微彎,鰭長明顯大於第一背鰭硬棘;兩背鰭間距約等於吻端到第二鰓裂之距離;尾椎軸稍上翹,尾柄無尾前凹窪,上葉發達,後緣具一缺刻;第二背鰭基底末端到尾鰭上葉起點之距離約等於眼睛到第三鰓裂之距離;腹鰭稍大於背鰭,距尾鰭前端遠比距胸鰭為近,外角鈍圓,後角尖突;鰭腳圓柱形,後端尖突彎向腹面;胸鰭小,外角和內角圓;胸鰭與腹鰭間距大於兩背鰭間距,並小於吻端到第一背鰭起點的距離。體黑褐色。

棲所生態

主要生活於大陸棚斜坡水域之深水小型鯊。一般被發現於水深730公尺以上之,水域。雌鯊性成熟長42-44公分。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東海、臺灣及澳洲海域。臺灣分布於東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

偶由底拖網捕獲,非重要之經濟魚類。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