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Etmopterus splendidus  
發音 
Etmopterus splendidus斯普蘭汀烏鯊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Yano, 1988 棲息深度 120 - 210公尺
中文名 斯普蘭汀烏鯊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烏鯊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36 Etmopter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斯普蘭汀烏鯊 
最大體長 3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斯普蘭汀燈籠棘鮫、斯普藍汀烏鯊、黑沙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李柏峰(2003)碩士論文;中國動物誌-圓口綱及軟骨魚綱(朱等, 2001);FAO Species Catalogue, Vol.4 Sharks of the world  Compagno, L.J.V. 1984 Yano, K. 1988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朱元鼎, 孟慶聞 等編 2001 李柏鋒 2003 
典藏標本 ASIZP0057903 ASIZP0057904 ASIZP0057905 ASIZP0057925 ASIZP0058971 ASIZP0060242 ASIZP0060291 ASIZP0060495 ASIZP0060497 ASIZP0061428 ASIZP0062261 ASIZP0062262 ASIZP0062289 ASIZP0062470 ASIZP0062471 ASIZP0062472 ASIZP0075082 ASIZP0075085 ASIZP0075096 ASIZP0080446 ASIZP0080448 ASIZP0080449 ASIZP0080472 ASIZP0806562 ASIZP0806563 ASIZP0806564 ASIZP0916562 ASIZP0916563 ASIZP0916564 FRIP00422 FRIP03217 NMMBP02828 NMNSF01009 NMNSF01429 NTMP0275 NTOU-AE6141 ...列出全部36筆... 
典藏基因2014-10-30,Kwang-Tsao Shao,CO1,100% 2014-10-30,Kwang-Tsao Shao,CO1,100%
英文俗名 Splendid lanternshark; Splendid lantern shark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細而延長,圓柱形;頭短而寬扁;尾部細長,尾柄無尾前凹窪和側脊;吻短,背視三角形,前端尖,眼前吻長為眼徑的1.2倍;眼大,橫橢圓形,後端間而有一缺刻,無瞬膜,距吻端比距第一鰓裂為近;鼻孔大,距吻端比距口裂近;鼻孔間距短;口裂淺弧形,口寬約等於口前吻長,口長約等於口寬的1/4;由吻端到第一背鰭硬棘之距離遠小於由第一背鰭硬棘到尾鰭起點之距離;上下顎齒不同形,上顎齒寬扁,雌鯊五齒頭型,雄鯊七齒頭型,三行在使用,每側每行13-17齒;下顎齒扁狹,單齒頭型,齒頭外斜頗劇,邊緣光滑,內緣約與下顎平行,外緣深凹,一行在使用,每側15-20齒;噴水孔大,半圓形,位於眼睛後上方,與眼的距離約等於眼徑1/2;鰓裂狹小。背鰭二枚,各具一硬棘;第一背鰭小,鰭高大於棘長的二倍;上角圓形,後角尖突,末端距腹鰭起點甚遠;第二背鰭較大,後緣淺凹,後角延長尖突,棘較長,具側溝,起點位於腹鰭基底後上方,距尾鰭起點比距第一背鰭為近;尾鰭長小於頭長,上葉發達,後緣有一缺刻;腹鰭低平,起點到尾鰭起點之距離短於到胸鰭起點之距離;前後緣連續,呈半弧形,末端尖突;胸鰭中大,近長方形;胸鰭到腹鰭間距大於腹鰭到兩背鰭間距;盾鱗小,刺狀,末端稍彎曲,軀幹部、兩背鰭間、第二背鰭與尾鰭上葉起點之間均呈縱行規則排列;但兩眼眶間的頭部背側、腹部及腹鰭上方翼斑區,盾鱗均排列不規則。體背黑褐色,腹鰭上方之翼斑及尾鰭附近三處暗斑為黑色;翼斑往前延伸部分窄,不往後延伸,僅達第二背鰭基底末端。

棲所生態

棲息於大陸斜坡上層近底水深120-210公尺處,可能更深。卵胎生。攝食槍烏賊。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印尼、日本及臺灣海域等。臺灣分布於東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

一般為底拖網捕獲,魚體小型多做下雜魚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