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Zameus squamulosus
Zameus squamulosus鱗睡鯊
by: ©Reyes Lobao-Tello, Pablo Ricardo
命名者 (Günther, 1877) 棲息深度 0 - 2000公尺
中文名 鱗睡鯊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睡鯊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037 Somnios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鱗睡鯊 
最大體長 84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異鱗鮫、睡鯊、狗鮫 
世界分布 全球   台灣分布 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廣島瀨戶內海 
同種異名 Centrophorus squamulosus, Centroscymnus obscurus, Centroscymnus squamulosus, Scymnodon niger, Scymnodon obscurus, Scymnodon squamulosus   
參考文獻 李柏峰(2003)碩士論文  Günther, A. 1877 Compagno, L.J.V. 1984 Compagno, L.J.V. 1984 李柏鋒 2003 Hsu, H.-H. etc. 2004 
典藏標本 ASIZP0060843 ASIZP0062457 ASIZP0062476 ASIZP0062477 CAS214591  
英文俗名 Velvet dog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柔軟延長,前部平扁,後部側扁;頭平扁;尾寬短;眼前吻長稍大於眼徑,前緣鈍圓;眼大,長橢圓形,約等於或稍大於口前吻長的1/2,無瞬膜和瞬褶,距吻端比距第一鰓裂為近;鼻孔較小,斜列,距吻端遠比距口裂為近,鼻孔間距約為鼻孔長二倍,前鼻瓣具有一個三角形突出,後鼻瓣發達,舌型,向內前方突出;口裂淺弧形,口寬小於口前吻長,口角處具一深溝,上唇褶稍長於下唇褶或約等長;上下顎齒不同形,均為單齒頭;上顎齒細小密列,每側約30行,無正中齒;噴水孔中大,半月形,位於眼後上方,前緣有一瓣膜可行開閉;鰓裂較小,下部均轉入腹面;盾鱗葉狀,具三縱脊,無橫行脊。背鰭二枚,各具一個微小但外露之硬棘;第一背鰭稍小於第二背鰭,位於胸鰭後緣的後上方,距吻端比距第二背鰭為遠,基底長約為垂直高的2.4-2.7倍,為兩背鰭間距的1/5;上角鈍圓,後角尖,其末端到腹鰭起點間距約為內緣長的二倍,兩背鰭間距短於吻端到胸鰭起點之距離;第二背鰭大於第一背鰭,起點位於腹鰭基底稍前上方,上角圓鈍,後緣稍凹,後角延長尖突;尾柄長,從第二背鰭基部到尾鰭上葉起點的長度約等於第二背鰭基部長;尾鰭寬短,上葉發達,後緣有一缺刻;腹鰭低平,和第二背鰭幾乎相同大小,起點到第二背鰭起點之距離約為兩背鰭間距的1/4,外角鈍圓,後角尖突;雄體鰭腳圓柱形,稍側扁,後端細尖;胸鰭較短小,外緣微突,內緣平直。Scymnodon squamulosus為其同種異名。

棲所生態

主要生活於大陸棚和島嶼上層斜坡之中小型深水鯊,棲息深度在550-2,000公尺間。最大成熟雌鯊體長可達84公分,雄鯊成熟體長為49公分。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世界三大洋之部分溫帶暖水域及熱帶水域。臺灣則分布於東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

主要為底拖網及流刺網捕獲,一般被利用加工為鯊魚醃或製成魚槳、魚丸等。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