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Squaliolus aliae  
發音 
Squaliolus aliae阿里擬角鯊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Teng, 1959 棲息深度 200 - 2000公尺
中文名 阿里擬角鯊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鎧鯊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39 Dalat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阿里擬角鯊 
最大體長 2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阿里擬角鮫、沙魚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  模式種產地
臺灣屏東東港 
同種異名 Squaliolus alii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李柏鋒(2003)碩士論文;中國動物誌-圓口綱及軟骨魚綱(朱等, 2001);FAO Species Catalogue, Vol.4 Sharks of the world  Teng, Huo-Tu 1959 Compagno, L.J.V. 1984 Compagno, L.J.V. 1984 Sasaki, K. etc. 1987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Last, P.R. etc. 1994 朱元鼎, 孟慶聞 等編 2001 李柏鋒 2003 
典藏標本 ASIZP0057208 ASIZP0060290 ASIZP0062179 ASIZP0062407 ASIZP0062459 ASIZP0080508 ASIZP0805628 ASIZP0805629 FRIP03216 NMMBP02094 NMMSTP01657 NTOU-AE6233 NTOU-AE6234 NTUM07848  
英文俗名 Smalleye pygmy shark 
瀕危狀態   2003-04-30   
形態特徵

體細長,正紡錘形,稍側扁,尾鰭短,帚形;吻長而尖;口前吻長約等於口裂到胸鰭起點之距離;頭長,約為全長的1/3;眼大,側位;眼徑為眼前吻長之半;鼻孔大,稍大於鼻孔間距,距吻端較距眼前緣為近,前鼻瓣具一尖突;口裂平橫,上顎唇緣有二個乳突;口角的唇厚而肉質;口角溝斜向後延伸;口寬小於吻長;噴水孔大,半月形,位眼上緣後方,距眼等於眼徑距;鰓裂狹小,位於胸鰭起點前方;上下顎齒不同形,側扁,邊緣光滑;上顎齒細長而尖,正中齒直立,兩側齒各11枚,尖端稍斜向口角;一行在使用;下顎齒較大,每側十齒,齒頭外斜,一行在使用;盾鱗小而平扁,頂部截形,排列稀疏,大小不一。背鰭二枚,第一背鰭短小,其高為鰭基底長的1/2,上角廣圓,後角尖突,棘甚短,頂端稍露出;第二背鰭低而長,無棘;基底長約為第一背鰭基底長兩倍;後角尖突,末端位於第二背鰭基末端到尾鰭上葉起點的中央;尾鰭寬短,帚形,尾椎軸低平,上葉稍大於下葉,後緣截形,下葉後緣稍入,尾柄腹面平,橫剖面五角形;腹鰭短而低,外角圓,後角尖;胸鰭寬大,外角圓,內角鈍圓,後緣截形。體背暗褐色,第一背鰭前部褐色,後部白色;第二背鰭上緣白色。胸鰭基底黑色,外緣有一黑斑,其他部分白色。腹鰭外緣白色,基底黑色。尾鰭基底褐色,後緣白色。尾椎軸末端黑色尖突。以前所記載之小抹香鮫(Squaliolus laticaudus)為本種之誤鑑。

棲所生態

小型深水鯊,腹部密佈發光器官,體側則稀少。可能是現生鯊類中最小者,最大體長約為25公分,雄鯊成熟體長約15-22公分;雌鯊成熟體長約17-25公分。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日本至澳洲海域。臺灣分布於東北部及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罕見魚種。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