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Chaetodon burgessi  
發音 
Chaetodon burgessi柏氏蝴蝶魚
by: ©Randall, John E.
命名者 Allen & Starck, 1973 棲息深度 40 - 80公尺
中文名 柏氏蝴蝶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蝴蝶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93 Chaetodont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波斯灣蝴蝶魚 
最大體長 14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柏氏蝶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北部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菲律賓帕勞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Fishbase(2006);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6(FAO, 2001)  Allen, G. R. etc. 1973 
典藏標本 ASIZP0067461 ASIZP0802914 ASIZP0912914  
英文俗名 Burgess' butterflyfish; Black-barred butterfly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高而呈卵圓形;頭部上方輪廓平直,鼻區處稍內凹。吻尖,但不延長為管狀。前鼻孔具鼻瓣。前鰓蓋緣具細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兩頜齒細尖密列。體被大型鱗片,菱形,但體後側鱗較小;側線向上陡昇至背鰭第IX-X棘下方而下降至背鰭基底末緣下方。背鰭單一,硬棘XIII,軟條18-19;臀鰭硬棘III,軟條15-16。體呈白色,頭及體側具三條黑橫帶:第一條在頭部,具略窄於眼徑之眼帶,僅向下延伸至鰓蓋緣;第二條從第一背鰭硬棘部起點越過胸鰭到腹部後方;第三條從背鰭硬棘部前部延伸至臀鰭的軟條,並向後延伸而含概整個背鰭及體側後半部。腹、尾及臀鰭前半部白色。

棲所生態

棲息於柳珊瑚與黑珊瑚豐富的峭壁,棲息深度超過 40 公尺,但是在一些局部地區也被發現於非常水淺的地方。通常成對出現。在水族館生存良好。 

地理分布

分市於西太平洋區,包括臺灣綠島、菲律賓、婆羅洲的東北方至弗洛勒斯海與波納佩島,以及東加等。 

漁業利用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雖有觀賞價值,但其屬於珊瑚礁魚類,故應留在海中供潛水旅遊觀賞,不宜捕撈或食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