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Eurypharynx pelecanoides  
發音 
Eurypharynx pelecanoides寬咽魚
by: 林沛立
命名者 Vaillant, 1882 棲息深度 500 - 3000公尺
中文名 寬咽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寬咽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91 Eurypharyng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寬咽魚 
最大體長 10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巨口鰻、傘口鰻、吞噬鰻、咽囊鰻、吞鰻、鵜鶘鰻、傘口吞噬鰻 
世界分布 全球   台灣分布 西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  模式種產地
摩洛哥 
同種異名 Euripharynx pelecanoides, Eurypharynx richardi, Gastrostomus bairdii, Gastrostomus pacificus, Leptocephalus pseudolatissimus, Macropharynx longicaudatus   
參考文獻 Nielsen, J. G. , E. Bertelsen, and Å. Jespersen (1989) The biology of Eurypharynx pelecanoides (Pisces, Eurypharyngidae). Acta Zoologica (Stockholm) v. 70 (no. 3): 187-197;Smith, D.G. (1997) Eurypharyngidae. Gulper eels. p. 1695. In K.E. Carpenter and V.H. Niem (eds.) FAO species identification guide for fishery purposes. The living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 3. Batoid fishes, chimaeras and bony fishes part 1 (Elopidae to Linophrynidae). FAO, Rome.   Nielsen, J. G., E. Bertelsen etc. 1989 Nielsen, J. G etc. 1989 
典藏標本 ASIZP0059791 ASIZP0059967 ASIZP0060878 ASIZP0060920 ASIZP0062122 ASIZP0062597 ASIZP0064261 ASIZP0067331 ASIZP0802122 ASIZP0900425 ASIZP0912122  
英文俗名 Pelican gulper; Pelican eel; Deep-sea gulper eel; Big-mouth gulper; Gulper eel; Pelican gulper fish; Umbrellamouth gulper; Pelican 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如鰻形;頭部擴大且高,大部分的長度是在顱後部;尾部細長,末端有一個膨脹的的尾部發光器。肛門位於全長的前1/3處。吻短;眼小;前、後鼻孔相近而位於眼前方。口部藉由向後延長之頜骨而極度擴張;口裂可達前肛長的1/2或更長;齒細小,頂端彎曲,上下頜呈齒帶。鰓孔小,腹位。背、臀鰭俱在,止於尾部末端之前;背鰭起點於吻端到肛門之中央附近;胸鰭俱在,但細小;尾鰭缺如。無鱗;側線無孔。全身一致為黑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深海500-3000公尺水域。主要以浮游性甲殼類為食,有時也會捕食魚類、頭足類及其它無脊椎動物。雖然口部很大,但是胃無法極度擴張及口部的構造薄弱且牙齒細小,所以無法捕食大型的獵物,因此他們會吞入周遭海水,藉此過濾捕食小型獵物,吞入的海水則由鰓孔排出。仔稚魚其如同其它鰻目的魚類一樣,都需經過『柳葉魚期』的變態階段;雄性成魚也會有型態上的變化,包括嗅覺器官擴大、上下頜退化及牙齒縮小或消失;雌魚變化不大。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溫帶及熱帶海域。臺灣發現於東北部及西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本種為罕見魚種,無經濟利用,一般充作下雜魚以及學術研究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