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Paraheminodus murrayi  
發音 
Paraheminodus murrayi默氏副半節魴鮄
by: 何宣慶
命名者 (Günther, 1880) 棲息深度 360 - 710公尺
中文名 默氏副半節魴鮄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角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10 Trigl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默氏副半節魴鮄 
最大體長 26.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默氏擬角魚、雞角、角仔魚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  模式種產地
印尼班達海 
同種異名 Gargariscus prionocephalus, Heminodus japonicus, Paraheminodus kochiensis, Paraheminodus laticephalus, Peristedium indicum, Peristethus murrayi, Satyrichthys murrayi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6);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Talwar, P.K. etc. 1978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67858 ASIZP0803619 ASIZP0913619 FRIP00791  
英文俗名 Murray's armoured gurnard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前部稍平扁,後部漸細。頭部扁平,邊緣近平直,由上往下看近三角形。吻突細長,但不及左右吻突基底長,且前端微向內彎。上頜有一絨毛狀的齒帶,下頜則無齒。下頜有觸鬚,最長的一根延伸至鰓藍的後部。前鰓蓋棘尖銳且堅硬,較鰓蓋棘為長。體被骨板狀鱗,側線鱗數34。背鰭具硬棘VII,軟條20-21;臀鰭軟條20-21。體呈橘紅色;背鰭具黑緣。有些學者將本種魚列入黃魴鮄科(Peristedidae)。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砂泥底水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臺灣、日本、班達海與新加勒多尼亞。臺灣分布於東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

一般以拖網漁船捕獲較多,因身上附骨板,適合煮湯,多與豆醬同煮;或充作下雜魚、魚粉等用途。全年均可捕獲。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