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Parascorpaena maculipinnis  
發音 
Parascorpaena maculipinnis背斑圓鱗鮋
未選定代表照或沒有圖片
命名者 Smith, 1957 棲息深度 - 公尺
中文名 背斑圓鱗鮋 有毒魚類 是 
科中文名 鮋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04 Scorpaen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背斑圓鱗鮋 
最大體長 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石狗公、石頭魚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北部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莫三鼻克巴扎魯托島 
同種異名 Scorpaena maculipinnis   
參考文獻 Fishbase(2005)  Smith, J. L. B. 1957 
典藏標本 ASIZP0061461 NTMP0138 USNM00224556 USNM00224563 USNM00224564  
英文俗名 Stone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橢圓形,側扁。頭中大。眼中大,位於上側位。吻長略大於眼徑。淚骨下緣具1前棘,外側無棘。第一眶下骨具1棘;前鰓蓋骨具5棘;主鰓蓋骨後緣具數量少但大的鱗片分布。前鼻孔後緣具1短小皮瓣;淚骨下緣具數個小皮瓣;前鰓蓋骨邊緣及眶下稜頰部具小皮瓣。口大,端位,斜裂,上頜略突出下頜。背鰭起點延伸至前鰓蓋骨棘上方,硬棘粗短,第I硬棘短,硬棘部鰭膜凹入,硬棘部的基底長於軟條部的基底,一般具XII,軟條9;臀鰭硬棘III,軟條6;胸鰭圓寬,後端未達臀鰭起點,鰭條15-17。腹鰭胸位,硬棘I,軟條5。尾鰭截尾。頭部與身體紅色,腹側體色較淡,體側散布黑棕色斑塊;背鰭第六至第十硬棘處具1個大黑斑。(李承運、林沛立2012/11編寫)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淺海珊瑚、碎石或岩石底質的礁石平臺;也被發現於岸邊到外礁區中有掩蔽的潟湖與洞穴區等。具偽裝能力,時常隱藏身體而不容易被發現,藉以守株待兔般快速捕捉過往之小魚與甲殼動物為食。背鰭鰭棘下具毒腺,是海中危險生物。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海域。臺灣分布於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除學術研究外,不具經濟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