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Scorpaena pepo  
發音 
Scorpaena pepo南瓜鮋
未選定代表照或沒有圖片
命名者 Motomura, Poss & Shao, 2007 棲息深度 0 - 200公尺
中文名 南瓜鮋 有毒魚類 是 
科中文名 鮋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04 Scorpaen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南瓜鮋 
最大體長 24.5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石狗公、石頭魚 
世界分布  [臺灣特有種]   台灣分布 南部、北部 
棲息環境   模式種產地
臺灣臺北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Scorpaena pepo, New Species of Scorpionfish (Scorpaeniformes: Scorpaenidae) from Northeastern Taiwan, with Review of S. onaria Jordan and Snyder  Hiroyuki Motomura, Stuart G. Poss, etc. 2007 
典藏標本 AMS_I.43631-001Paratype ASIZP0059749 ASIZP0060061 ASIZP0063673 ASIZP0065020Holotype ASIZP0065021Paratype  
英文俗名 Stone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側扁。頭大,棘稜具明顯的鋸齒狀。眼中大,上側位;眼球高達頭背緣;口較小,上端位,斜裂,腭骨向後延伸稍超過眼後方。淚骨具2棘,1強棘位於眼眶前端下緣,另有1棘位於強棘之後方,尖端向後,後淚骨棘朝向後腹側突起,長度未達上唇。眶下棘3個,第一眶下棘後側位於眼後下方約瞳孔與眼眶之間。上與下鰓蓋骨棘之間無皮膚覆蓋。眶上骨觸鬚,長度比瞳孔短;下頜下側無觸鬚。體側由櫛鱗所覆蓋,體腹側由圓鱗所覆蓋。側線上側位,前端於胸鰭1/2處,向下傾斜,後端平直,末端延伸至尾鰭基部。背鰭硬棘與鰭條有鰭膜相連,硬棘部鰭膜凹入而近基底,硬棘部的基底長於軟條部的基底,具硬棘 XII,軟條 9;臀鰭起始於背鰭第一軟條下方,鰭長度較背鰭軟條短,具硬棘 III,軟條5;胸鰭寬圓,下側位,無鰭條分離,未延長至臀鰭,軟條16;腹鰭胸位,具硬棘 I,軟條5;尾鰭圓形。體側黃橙色,頭部、體側、背鰭、臀鰭、尾鰭及胸鰭上半部皆散布黑色斑點;雄性於背鰭第六和第十~十一棘處具有1個黑斑塊。(李承運、林沛立2012/11編寫)

棲所生態

暖水性海洋魚類,中小型。棲息於深水的岩礁或沙底附近。體態與環境相似,常伏擊小魚和甲殼動物等為食。卵生。背鰭鰭棘下具毒腺,是海中危險生物。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地區。臺灣分布於南部與北部。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除學術研究外,不具經濟價值。常為拖網所兼捕。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